大將程普也說了:“這是上天之意,授於您九五之尊哪!”孫堅點頭:“正合吾意,咱們回江東,別圖大計。”
第二天去向袁紹辭行,說身體不適,想家了。誰想他手下有一人和袁紹是同鄉,告了密。袁紹不放,除非孫堅交出玉璽。
到嘴的鴨子誰捨得放?更何況是一大塊玉,可以換好多好多鴨子呢。孫堅指天發誓說沒有,誓發得夠狠,袁紹就是不信,兩幫人馬差點打了起來。其他諸侯一齊勸住,孫堅抬腿就走。
袁紹很沒有面子,寫了封信,叫人帶到荊州,讓荊州刺史劉表攔截。
他們聯盟之初也不商量好,打下了江山誰當老大。當然,要是那時候就說這事,只怕那時候就得開打,並且打得還厲害些。合夥的生意不好做啊!
曹操拖著殘兵敗將回來了,見了眾諸侯,對聯盟之事已是心灰意冷。大家一拍兩散,各奔東西。
孫堅途經荊州。劉表也是個漢室宗親,就算沒有袁紹的命令,知道了這事,也有搶下玉璽的義務。孫堅又指天發誓:若真得了玉璽,不得好死。老天爺第二次聽他說這話,不准他的誓都不行了。
孫堅和劉表大戰一場,死傷大半人馬。孫家從此恨上了劉表。荊州,這個讓孫家幾代人又愛又恨的地方,從此時起就結下了不解之緣。
第17節 鳥為食亡人教版
群雄逐鹿的時代,善惡、正邪都沒有明顯的界線。但凡成大事者,其實心中只有八個字: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大公無私之人,天地來不及滅,別人就已經滅上門來了。韓馥就是一個典型的反面教材。
各路諸侯不是散了嗎,無論他們散到哪兒,都得吃飯不是?這冀州是個富產糧棉之地,其最高長官韓馥可能覺得糧食多了沒地放,屁顛屁顛地給遠在河內的袁紹送了些(當然不是越南的首都河內了,只是黃河以北不太具體的地方,這說明袁紹的地兒扎得不太好,連名兒都沒有)。
韓馥這一送,送出麻煩來了,——露了富了。
袁紹吃著人家的飯,想著人家的碗,出了個點子,約公孫瓚去攻打冀州。公孫瓚也沒飯吃啊,這下發現了一個鐵飯碗,豈有不喜之理?這袁紹回頭又派人送信給韓馥:公孫瓚要打你來啦!——他兩頭耍猴玩呢。
公孫瓚不知是計,雄赳赳氣昂昂就上了路。韓馥是心慌意亂,從了投降派的主意,去請袁紹“同治州事”。——袁紹來了,“統領了州事”,韓馥的腸子都悔青了,手下的忠士散的散,死的死,他倒是被封了個“奮威將軍”,我看不如叫“糞湧將軍”,湧出來的點子一個比一個臭。——沒臉混了,丟下家小投奔到別處屋簷下。
再說公孫瓚,走到半道上,聽說袁紹已經佔領了冀州,忙派了他兄弟公孫越去分地——先前說好的嘛。
袁紹眯眯一笑,說:“還是請你老哥來,咱們再商量。”公孫越回還,半道上被袁紹派人假借董卓之名給亂箭射死了。
公孫瓚得了信,這才明白自己被耍了,還賠了個親兄弟。怒火攻心,“盡起本部兵,殺奔冀州來。”
兩軍對陣,公孫瓚大罵袁紹“狼心狗肺”,袁紹不跟他玩虛的,手一揮,出來一員大將文丑。這傢伙也是一個超人,先前袁紹及各路諸侯和董卓對陣之時,若他在,也就沒有關雲溫酒斬華雄這一出了。文丑拍馬過去,沒幾下子就打得公孫瓚掉頭逃竄。文丑在陣中衝突了一陣,直追著公孫瓚大呼小叫:“快快下馬受降!”嚇得公孫瓚的坐騎都失了前蹄。
就在公孫瓚命懸一線之際,三國最白的小白臉——趙雲趙子龍從天而降,打跑了文丑。
經趙雲自我介紹,他是從袁紹公司跳槽出來,就是為投奔公孫瓚的。公孫瓚自然大喜,編他入了部隊,只是他缺了點伯樂之才,再打仗,安排趙雲做後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