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2部分

其衝的自然要數萊拉和她的《芝加哥》。一個是24歲都沒到的少女導演,一個是橫掃奧斯卡十三項提名,最後拿到八項大獎的電影。如果不是知道真相,誰又能真的將他們聯絡在一起?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年輕的女孩,用她的天分和努力帶來了一部讓人驚歎的電影,用歌舞片拿下了最佳影片的獎項!

自從1968年《霧都孤兒》之後,這還是第一個拿下最佳影片的歌舞片,其中的意義自然不言而喻。

最讓人服氣的還是她選擇演員的能力,四個演技大獎就被他們拿去了三個,百分之百的中獎率簡直讓人驚歎。

但只有一小部分人才知道,其實演員的選擇和她還真沒多大關係。當初選人時她連出現都沒出現,就連羅伊也是在參加完甄選後才告訴的她。

由此可見她並不是選擇演員的能力厲害,而是挖掘演員潛力的手段強大。只要不是榆木疙瘩,在她的手下就能散發出在其他電影中完全不同的精彩表現,這不得不說是一項非常了不起的才能。

其實這點只要看看羅伊就知道了,萊拉發掘他的時候他還是個在街頭混跡的小混混,可她偏偏就能從他身上看到成為演員的閃光點。只這點,就足以說明她的厲害之處。

至於顏控什麼的,別人不是不知道嘛~

人們關注的重點在幾個演技獎的大豐收,除了最佳男配角外,另外三個竟然全歸了他們,這不得不說是一個了不起的記錄。沒多少人認為他們不應該贏得獎項,因為他們的演技確實爆棚,為觀眾呈上了一盤非常了不起的電影盛宴。

而異議最多的則是最佳導演的獎項歸屬。羅曼波蘭斯基是誰?是一個連美國土地都不敢踏上的罪犯,還是對孩子做下不可描述罪行的醜陋罪犯,這樣臭名昭著的人憑什麼取得最後的勝利?

他們認為除了羅曼之外,選擇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如果可以選萊拉就更好了,那樣除了羅伊季星外,又可以重新整理一項獎項的年齡記錄。

已經垂垂老矣的奧斯卡需要更多的新鮮血液來適應新世紀的到來!

但也有不少人覺得奧斯卡的評審們這麼做沒什麼毛病。因為在頒獎晚會之前,報紙上就眾口一詞的認為羅曼是得獎機會最少的那個人,並且還說出種種他不能得獎的原因。那些原因每一項聽起來都會給人一種“啊,原來是這樣,他確實拿不到獎”的感覺。

正因為這樣,奧斯卡才會把獎頒發給他,來證明他們的公正無私。媒體說東,他們就要往西,不然還怎麼能突顯出他們的存在呢?另外所有反對羅曼的人主要都是關注在他曾經犯下的罪行上,對此,奧斯卡的評審們有他們自己的看法。他們在意的是電影,而不是一個人的人品。

奧斯卡是電影的獎項不是嗎?那麼一個可以把電影拍好的導演被選為奧斯卡最佳導演又有什麼不對?什麼時候奧斯卡的評選規則裡出現一條“人品不好的人不能獲獎”時,再把獲獎者的人品算進去好了。(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使用者請到m。閱讀。)

第622章 投資的成果

這種事爭論起來誰也說不過誰,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都覺得自己的理念才是最正確的那個。

讓萊拉高興的是,上輩子《芝加哥》獲得最佳影片後被批評為奧斯卡史上“最差的最佳”的事並沒有發生。大部分人對它的當選都很贊同,當然,這也和萊拉制作的這個版本比原來的版本更加優秀有關。

首先演員的素質就比原版高出一籌,從三個演技類的大獎都被他們收割下來就能看個清楚。另外在編舞上,被點醒的馬歇爾也放飛了自我,找到了更加讓舞蹈融入靈魂,更能透過電影鏡頭表現出來的方式。

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