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皇上宣佈,錄取結果也仍由皇太后把關;內外臣工所遞奏摺需要批示、批覆的,擬照舊制均請硃筆批示,由皇太后審定後發下。
慈禧太后也發出懿旨,說明垂簾聽政之舉,實在是出於萬不得已。十餘年來深宮訓導,欣見皇帝典學有成,特命十一月內舉行親政典禮。這個決定經過反覆審慎權衡,是最後決定,不容再有遊移。但皇帝及各位王公大臣再四懇請,情真意切,力陳時事艱難,軍國重要,提出了不少應對方案,讀後令人深省。所以當皇帝初親大政,決疑定策,實不能不遇事提撕,期臻周妥,何敢固持一己守經之義,致違天下眾論之公?只好勉為其難,答應於皇帝親政後再行訓政一年六個月。俟一年後即可榮養天年。
這樣的話一下子兩件事兒都辦了,親政之前自然是繼續垂簾聽政,親政之後就改為訓政,慈禧太后的態度十分的清楚,那就是在訓政的這一年半之內,快著些讓皇帝迅速的成長起來,可以熟稔政務,接手這個國家,故此,大婚和親政是連在一塊的,這親政的日子定下來了,可如今大婚還沒有個具體的頭緒,醇親王拖著病體,也不先出宮,料理了訓政的章程之後,就和禮親王一起去內務府看選秀的事宜,“這事兒不能再拖,”醇親王對著禮親王說道,兩個人在大內都是享受坐轎子的待遇,禮親王還年輕,素日是不用轎子的,只是今日醇親王一起,他身子不好,故此陪著他一塊坐轎子,免得醇親王一個人尷尬,“英宗皇帝大婚,是早早就定下來了,可如今都快要到四月了,秀女選的差不多,可這最後的人選,怎麼還沒定下來?”
推薦、訂閱、打賞、月票,都要。(未完待續。)
十、皇后人選(一)給第一粉絲!
大婚成為了親政的前提,而親政意味著慈禧太后要撤簾歸政,以後就是用訓政來代替聽政,所以選秀的事兒,現如今是顯得十分重要,由不得醇親王不急,他已經很久沒有管過具體的政事了,昔日張之萬算是和他有交情的,可這一次張之萬要入閣,醇親王也是袖手旁觀看的時候更多,只是這一次是不一樣的,慈禧太后在大傢伙再三懇請之下同意訓政,這倒也不是醇親王完全做作,甚至光緒皇帝也沒有太多別的心思,那麼已經定下來訓政,親政就是要大婚,這個時候,醇親王也不怕人諷刺自己是“太上軍機”干涉政事了,一定要把大婚的事兒辦好,“這事兒不能再拖,再拖下去,誤了吉時就不好了,”醇親王咳嗽了幾聲,虛弱的說道,“禮王,你這裡到底選了多少人出來,有沒有請皇太后瞧過。”
“目前還沒到這個地步,”禮親王搖搖頭,“如今還是初選,不過外頭有幾家才貌雙全的,我已經悄悄的請宮裡頭的嬤嬤去瞧過了,多多少少有了個定論,皇太后的意思,嬪妃不拘滿漢,可我心裡的意思,總是咱們滿洲的閨秀最合適了。”
“這話原是沒錯,”醇親王說道,“最關鍵還是要看皇太后屬意誰,若是和英宗皇帝以前那樣自己個做主選後,只怕是皇太后心裡不舒服,心裡不舒服,後宮之中就容易出亂子,這對皇帝的前朝政務是沒有助益的。”
兩個人到了南燻殿,下了轎子,預備看秀女的花名冊,禮親王看著左右沒人,悄聲對著醇親王說道,“七爺,我在外頭聽到了一些謠言,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聽說皇太后心中已經有了一位皇后的人選了。”
“哦?”醇親王久在病中,加上一味的躲懶,不問世事,許多傳聞都無從知道,聽到這個訊息不免來了興致,“是什麼人?說出來,咱們心裡好歹有個數。”
“說是皇太后孃家的侄女,葉赫那拉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