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部分

暖暖母親的談話從她爺爺奶奶講起,這讓她有些出乎意料。紀憶奶奶是童養媳,沒文化,從小就到紀家,紀爺爺離家到北京求學,紀憶奶奶守在廣西的一個農村裡。解放後,紀憶奶奶離開廣西來了北京,終於在四十歲的時候有了個兒子,卻因文化程度相差太大,離婚了。

紀憶爺爺娶了後來的妻子,又生下兩個兒子。

當年離婚時,有和紀爺爺政見不和的人,給紀憶奶奶出主意,讓她大鬧特鬧,本以為能改變結果,卻還是照舊分開。那時離婚的老輩人不少,卻只有紀家鬧得沸沸揚揚。

“所以你父親和你爺爺,父子關係很差,”暖暖母親語言有保留,“你父親是你家唯一沒有穿軍裝的人。那個年代,不穿軍裝,就要下鄉,你父親就這樣在東北認識了你母親,都吃了不少苦。等兩人返程,你奶奶就病逝了,你父親就因為這件事,和你爺爺動過很多次的手。”

紀憶父親恨紀憶爺爺,拋妻棄子。紀憶爺爺也恨兒子如此不孝,光是斷絕父子關係的契約都寫了好幾份。這些事,旁人諱莫如深,季爺爺在這幾天才告訴暖暖母親。

“所以,西西,如果你爺爺對你不親近,不是你的錯,”暖暖母親說,“這些話不該阿姨來告訴你。但我和你季爺爺,季叔叔,都看你長大,又這麼聽話,不想你因為不知道一些事而受到傷害。十六歲了,大姑娘了,瞭解總比被隱瞞好,對嗎?”

“嗯。”

“你爺爺老了,你兩個叔叔和媳婦、孫子都常年在身邊,感情很深,她們說的話,你爺爺也都很相信。也不能怪老人家,畢竟人老了,就要指望在身邊侍奉的子女,那些不孝順的都只當沒生過,人之常情。”

紀家子孫滿堂,老二老三都孝順,伺候周到,是好兒女。而好兒女捕風捉影,耳邊吹風的那些話,自然落在老人家耳朵裡就是真的。

紀憶的兩個叔叔嬸嬸,都認為紀憶住在這裡,就是紀憶父親刻意為之,想要日後分家產的時候能有談資,畢竟父子關係已決裂,孫女才是唯一聯絡他們的人。這種話,紀憶兩個嬸嬸逢人就說,和紀憶爺爺也常唸叨,久而久之,眾人也就都當了真。

大兒子媳婦不盡孝道,還經常和老人家動手,的確也寒了老人家的心。

人越老,記憶構成就越簡單。只能記住對自己好的人,和對自己壞的人。年初一的早上,季爺爺和紀憶爺爺談過心,老人家提到大兒子的名字就情緒激動,破口大罵,連帶指著門外,讓紀憶也滾得越遠越好,季爺爺就知道接下去的沒什麼能說的了。

這真是家事,外人只得旁觀。

幸福的家庭總有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不瞭解的人都像是聽故事一樣,故事套著故事。有時候你看社會新聞,沒血緣的兩個人可以做到不離不棄,而有時候,你也能看到,有血緣的人都在形同陌路。

血濃於水,這句話並不適用在任何地方。

“你家人說你的話,你聽聽也就過去了,不用往心裡記。以後做什麼,小心一些,畢業就好了,”暖暖母親替她捋順額頭的劉海,“高中畢業,進了大學,你就可以靠自己了。暖暖爺爺讓我告訴你,他十歲父母就都不在了,也好好活到現在,這些都不算什麼。”

紀憶看看暖暖母親:

“謝謝阿姨。”

紀憶回到宿舍,收拾行李。她將一個月的日用品都塞到床底下的木箱子裡,看看錶,時間還早,還來得及去趟301。如此想著,就在高三樓層越來越熱鬧的時候,離開了宿舍樓。

宿舍樓阿姨看到紀憶,馬上就跑出來給了她一大包曬乾的紅棗:“這個脆甜脆甜的,補血。”紀憶看阿姨的眼神,明白她是知道年前的事,想安慰自己,她連連道謝。接過來塞進自己書包裡,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