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章 稱帝(一)

玉輪的使者阿爾斯蘭上了殿。鄭安雅仔細打量著他:年齡在四十上下,長著與科爾漠人相似的壯碩身板和大臉盤,面板偏白,深目隆準,滿臉絡腮鬍子,雖略顯怪異倒也氣勢非凡。他上身著一件紅錦大袍,內著精緻的白底銀線小袖袍,頭上大約原先戴著帽子亦或是頭巾,此刻已經被他取下來拿在手上。他的這身打扮與東西兩域、乃至科爾漠的貴族都不相同,鄭安雅從未見過,很是稀奇。阿爾斯蘭自稱是玉輪國的將軍,是奉了額林大汗之命前來邀請高昌王一同稱帝。

鄭安雅問:“額林是你們大汗的名諱嗎?”

阿爾斯蘭道:“正是。”

鄭安雅又問:“寡人與他如何一同稱帝?”

阿爾斯蘭道:“高昌國在南、玉輪在北。您稱南帝,我主稱北帝。”

鄭安雅輕笑一聲,道:“南邊可不只寡人一個王。渤海王怎麼辦?”

“這個,請王上恕罪,外臣只負責傳達我主的意思,別的事不敢擅自做主。”阿爾斯蘭說。

鄭安雅又問他們國都在哪裡,人口多少,額林大汗多大年紀等一些問題,阿爾斯蘭都一一答了。鄭安雅眼看基本資訊瞭解得差不多了,再問不出什麼有價值的東西,便讓他回驛館等候訊息。

阿爾斯蘭一走,鄭安雅把三公九卿們一起召進宮來商議,還把父親房如梅也請來了。眾人七嘴八舌,從午後商量到掌燈時分依然沒有結果。

對於頗黎是否該繼承汗位,大家基本沒有異議。既然他主動上門來,至少說明願意服從高昌國的統治,應該讓他繼承汗位。唯有梁淑貞提出了不同意見:“我與他們兄弟兩個都打過交道。頗黎表面溫和,但他的笑臉總讓人看著不舒服,說不定是個表裡不一的人,未必值得信任。而唐蘇合思則心思單純,他說頗黎派人追殺他,應該不是瞎說的。況且,頗黎明明有弟弟,當王上說察吉里可汗只有他一個兒子的時候他卻不加辯駁,更讓人覺得可疑。”但是其餘眾人都認為頗黎與唐蘇合思的矛盾屬於科爾漠內政,高昌國最好不要插手。

至於玉輪國提出的稱帝一事,段知書第一個反對。她的理由是:自古有帝號者都是傳說中的聖君,死後能飛昇上天做神只的, 如果德行不夠盲目稱帝,恐遭上天懲罰。鄭奉儀贊同她的觀點。衛琉璃也表示不贊成,他的理由是兩國素無來往,玉輪大汗如果是為了彰顯自己的文治武功,為何不去找東邊的渤海國,卻偏偏捨近求遠找上了高昌國?此舉實在可疑。杜襄成則認為大大小小的國君都稱王,體現不出彼此的區別,換個稱號並無不可。一個玉輪的首領都敢稱帝,堂堂高昌王為何不能?更何況,玉輪看起來不是善茬,保不齊是欺軟怕硬的。如果此番不敢稱帝,反倒叫玉輪國小看了高昌國,到時候他們野心膨脹派兵來打,雖然高昌國不至於怕了他們,但對百姓而言豈不是無妄之災?房似瑜、牟清泉、牟清風、阮秋霜這幾位則提不出什麼有用的建議,不贊成也不反對。

正當幾個人爭論不休時,一直沉默的房如梅發話了:“既然商量不出結果,玉輪使者那邊又等著回覆,要不問問東邊的意見?”

“對哦,要稱帝就拉上長卿一起稱帝。他不同意我也不同意,就這麼回他們!如何?”鄭安雅笑著問眾人。

“把難題甩給渤海王,可以啊您!”房如樨笑道。

衛琉璃也點頭稱是:“玉輪在渤海國的北邊,我們對他們一無所知,但渤海國應該和他們有過來往。而且以我的推斷,既然他們捨近求遠,也許他們與渤海國還鬧過矛盾。先徵求渤海國的意見,更有利於我們瞭解他們。”

其餘人紛紛贊同,唯有梁淑貞小聲道:“王上,我看玉輪人的衣著和習俗有些像科爾漠,要不把唐蘇合思找來問問?他雖然年紀小,卻早就開始接觸政務,很有幾分見識,說不定他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