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紳跟李提摩太起了衝突的根本原因。
李經述進入大牢後,用英語自報身份後,跟李提摩太解釋,這完全是一場誤會,請他們到大牢裡,完全是為了他們的生命安全著想,還說自己完全能理解他們這些基督徒,“我的妻子,席慕蘭一家都是基督徒。”
李提摩太對李經述這樣的高官二代能娶信基督的女子為妻感到高興,還見李經述還會說英語,大為驚訝,決定結交李經述這個朋友,道:“上帝會保佑中國人的。”
李經述對李提摩太等人的賑災表示感謝,兩人一見如故,講起災情,李提摩太
用生硬的中國話給李經述提了一個建議:“你可請令尊上奏朝廷,把災區的饑民遷往滿洲,那裡穀物便宜,價格只有河南的十分之一。”
李經述搖搖頭,心想這李提摩太太不瞭解中國的複雜政治,滿洲是滿族人的龍興之地,清廷不可能把大批漢人遷去那裡。不過,李提摩太的這條建議提醒了李經述,一個大膽的主意,大移民計劃在李經述腦海中產生:把上千萬災民分批遷往朝鮮、越南、臺灣、琉球等地開荒,還有菲律賓,這些地方現在多是中國的附屬國,菲律賓雖然有些地方在西班牙人手裡,但西班牙現在已經沒落了,海軍實力和北洋艦隊差了一大截,可以搶過來,這樣一箭雙鵰,中國人多了,可以更好控制這些地方,將這些地方變成中國的殖民地,他準備找機會跟李鴻章說這建議,爭取他的支援。
這次去獄中探望李提摩太,兩人深入一聊,甚為投機,李經述承諾說服謝家福等人,讓傳教士繼續留在河南賑災。
但李經述沒想到,謝家福等一百多個鄉紳並不買他這個欽差特使的賬,謝家福一甩長袍的袖子,義正言辭地說:“山東災民受洋人賑恤,三月有餘,幾乎只知有洋人,不知有中國矣。成年人也就算了,但小孩為天主教誘去,則大不可,但凡有血氣者,能無錐心肝、豎毛髮,亟圖補救哉!我這次出來賑災,主要目的是抵抗夷人,講究的是大義,為此我赴湯蹈火,萬死不辭,大人要我的項上人頭可以,讓洋教士在河南救災,我必不許!”
謝家福的表態得到了在場鄉紳的熱烈支援,一位七旬老者程朱道:“朱子說過,雖生而無以自立,不若死之為安。那些接受了教堂賑濟之災民,必然皈依洋教,終不再是中國之民。最可憐的是,那些童子尚未開蒙,如何知道這些,眼看著他們淪陷於教堂之中,於心何忍?如有傳教士進入災區,請大人務必婉為開導,設法勸阻,否則我等就是拼了老命,也要讓這些洋鬼子離開河南。”
謝家福這些鄉紳後來在鄉下遍貼告白:“寧可食夷肉,不可食夷粟”,真有很多可憐的災民,閉門餓死也不接受傳教士送來的糧食,有激進的書院儒生,還四處找洋傳教士拼命,李經述這才意識到,本地鄉紳這股勢力不可小視,他第一次見識到了民族主義這頭巨獸的能量,心想以後真要推翻清廷,可以利用漢人的這種力量,最後,他只得勸李提摩太等傳教士離開河南。
李經述辦完河南賑災的大事,從水路坐輪船趕回天津。到了天津,李鴻章已經開始調集全國的糧食救災,這時,大清的**體制還顯示出了巨大優越性,盛宣懷的招商局不計成本將全國的輪船都投入運送糧食當中,李經述把北洋水師的軍艦也撥出十艘來運糧。
到了第二年,這場巨大的災難還在蔓延,波及北方過億人口,最嚴重的山西省,幾乎餓死了三分之一,如此大規模的饑荒讓李鴻章也疲於應付,陷入了悲觀的情緒中,他對李經述說:“朝廷日事禱祈,靡神不舉,而片雲不起。若明年清明前後仍不獲甘霖,數省生靈,靡有孑遺,我輩同歸於盡,亦命也夫!”
李經述趁機給李鴻章提了五條建議:接受洋人慈善機構和在華教會的捐贈,刺激江南的鄉紳走出門救災;讓盛宣懷的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