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威爾遜的耳中,他笑了笑:「查克常有驚人之語,你們不應該太認真,就算世界上真的有這樣的人,那也不是我,而是我們的教練。」
「我們就是打球,讓我們成為贏家是教練組的事。」
benj的發言讓此事有了個圓滿的收尾,並隨手創造了一個只有巴克利的前任和尤因感到痛苦的世界。
另一方面,凱爾特人的賽後採訪略顯低迷。
砍下46分11籃板卻仍不能獲勝的桑普森對記者說:「我不再是過去的我了。」
聽到此話的波士頓媒體只覺心裡酸酸的。
桑普森沒有責怪隊友的意思,還攬下了輸球的責任,認為輸掉比賽的原因是他無法像以前那樣統治比賽。
可是,這樣的說法並不能為馬龍和希爾挽尊。
因為就算是巔峰期的桑普森,也無法從頭到尾地統治比賽,否則,尼克斯也無法在1988年耗死凱爾特人。
主動攬下不屬於自己的責任,既能收穫人心,也能緩解馬龍和希爾的輿論壓力,併為之後的主場比賽做好準備。
路易暗暗為桑普森可惜。
這位已經鎖定了歷史前六的殿堂級超巨可能只打過八個有滋有味的賽季。
1988年凱爾特人王朝被終結後,桑普森的職業生涯開始轉向另一個跑道。
尤其是90年代,除了宇宙熱組建的那個賽季,其餘的年份,桑普森的巔峰期都被浪費了。
作為對比,尤因從職業生涯第二年開始便為總決賽級別的隊伍打球。
威爾遜更是有著悲劇師級別的生涯起跑線,新秀賽季便隨隊打進東決,和伯德對轟了一個系列賽,迄今已有十一年,幾乎每一年都在為總決賽級別的隊伍打球。
他們的巔峰期和團隊陣容的大成期100%重合了。
桑普森卻不是。
從28歲到37歲,將近十年的時間,他只有兩三年在為一支有競爭力的隊伍打球。
所以說,詹姆斯的「決定」所帶來的遺產,有好也有壞。好的一面是,像桑普森這樣為團隊所累的人,可以毫無顧忌地做出同樣的選擇,因為皇帝已經把該受的指責都受了,只要大家一生活不如意就做決定,使之成為慣例,逐漸地,不會再有球迷對此有所異議,「決定」也會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塑造出一段符合潮流的正確記憶—時不我待,你情我願的事為什麼要被批評?你不滿意工作環境還不能跳槽嗎?對的,一點都沒錯。
桑普森是沒機會吃皇帝的決定紅利了,所以他拖到34歲才和凱爾特人分手,再去邁阿密體驗了一把人情冷暖後又回到了波士頓。
然後他又證明了自己仍然是聯盟最佳之一,可是,如果隊友出現問題,他也很難獨立支撐。
路易理解桑普森極力幫馬龍背鍋的做派。這絕非綠茶婊式的逢場作戲,而是一種老人心態的體現。
桑普森今年的轉型很成功,都說他在高位的打法是凱爾特人能出成績的關鍵,可是他自己也很清楚,如果沒有馬龍在內線把所有髒活累活都扛了,他也沒機會在高位輕鬆自在的打秋風了。
凱爾特人的復興希望在馬龍身上。桑普森也信重馬龍。
如果馬龍不能有所覺悟,桑普森也會越打越沒信心。
這是路易為桑普森遺憾和可惜的地方。
他心目中的「美麗籃球」最佳陣容是悲劇師、威爾遜、伯德、鄧肯、桑普森。
圍繞桑普森組建爭冠球隊絕非難事,可是在奧爾巴赫後期,凱爾特人制服組的魔力盡失,更兼命運弄人,唯一先生始終不能像尤因那樣擁有一支能夠
圍繞他開啟正確而積極的建隊計劃的管理層。
從這一點來說,桑普森是華麗版的賈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