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遙遠的古代,群山環抱之中,隱匿著一座幽靜的禪院。
禪院的四周,古樹參天,松濤陣陣,每當夜幕降臨,江風徐來,月光便透過樹梢,灑下一地斑駁。
禪院內,一位白髮蒼蒼的禪師,名喚慧明,他禪定深厚,智慧如海,常能一語點破修行者的迷津。
一日,禪院中來了一位年輕的修行者,他名叫玄空。
玄空面容清秀,但眉宇間卻透露出深深的憂慮與迷茫。
他向慧明禪師求教,希望能找到解脫之道。
慧明禪師微笑著看著玄空,緩緩說道:
“但得本,莫愁末,如淨琉璃含寶月。你能明白這句話的含義嗎?”
玄空搖搖頭,露出困惑的神情。慧明禪師見狀,便帶他來到禪院的後山。
此時正值夜晚,一輪明月高懸天際,江水波光粼粼,松風拂面,讓人感到一種說不出的寧靜與祥和。
慧明禪師指著江水與明月,對玄空說:
“你看這江水,它雖然奔騰不息,但始終歸於大海;再看這明月,它雖然高懸天際,但始終照耀著世間萬物。它們都有自己的本體,不被外物所擾,不為外物所動。”
玄空似有所悟,但仍未完全明白。慧明禪師又繼續說道:
“修行亦是如此,我們要找到自己的真如本體,也就是我們的佛性。只有證悟了真如本體,我們才能不為外物所擾,不為外物所動,達到真正的清淨與自在。”
玄空聽後,心中豁然開朗,他向慧明禪師深深一禮,表示感謝。
然而,就在這時,天空中突然烏雲密佈,狂風大作,江水波濤洶湧,明月也被烏雲遮蓋,四周變得一片漆黑。
玄空不禁驚慌失措,他緊緊抓住慧明禪師的手,生怕自己迷失在黑暗之中。慧明禪師卻平靜如水,他輕輕拍了拍玄空的手背,安慰道:
“莫怕,這只是暫時的黑暗,只要心中有光,就能照亮前行的路。”
說著,慧明禪師從懷中取出一顆明珠,輕輕一拋,明珠便在空中散發出璀璨的光芒,將四周的黑暗驅散。
玄空驚訝地看著這一幕,只見慧明禪師手中的明珠,如同淨琉璃一般晶瑩剔透,裡面似乎還映著一輪皎潔的明月。
慧明禪師微笑著對玄空說:
“這顆明珠就是你的真如本體,也是你的佛性。它始終存在於你的心中,只要你能找到它、珍惜它、發揮它的作用,你就能在黑暗中找到光明,在困境中找到出路。”
玄空聽後,心中大受啟發。他明白了慧明禪師所說的“但得本,莫愁末”的真正含義——只要證悟了真如本體,就能不為外物所擾、不為外物所動,達到真正的清淨與自在。
從此以後,玄空便開始在禪院中刻苦修行,他時刻牢記慧明禪師的教誨,努力尋找自己的真如本體。
經過多年的努力,他終於證悟了真如本體,成為了一位真正的禪師。
每當夜晚降臨,玄空都會獨自來到後山,坐在江邊賞月。
此時的他,已經能夠心如止水、不為外物所動。他看著江水滔滔、明月高懸,心中充滿了無盡的歡喜與寧靜。
而每當此時,慧明禪師也會來到他的身邊,兩人一同賞月、品茶、談禪。
他們的笑聲和話語聲,在夜空中迴盪著,如同江風拂面、明月照人一般清新而悠揚。
這便是“琉璃月照”的故事——一個關於尋找真如本體、證悟清淨自在的禪宗故事。它告訴我們:只要心中有光、有明珠、有真如本體在閃耀著我們就能照亮前行的路、驅散黑暗、戰勝困境最終達到真正的清淨與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