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3章 痛苦的根源

在群山環抱之中,有一座古老而寧靜的禪寺,名喚“無求寺”。這裡古樹參天,溪水潺潺,雲霧繚繞,恍如人間仙境。寺中有一位禪師,法號“悟真”,他年歲已高,但精神矍鑠,一雙慧眼洞察世間百態,常常以禪機點化眾生。

這日,陽光灑落在禪寺的青石板上,微風輕拂,花香撲鼻。悟真禪師端坐於禪堂之中,閉目養神,氣定神閒。忽聞寺外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一名青年氣喘吁吁地闖了進來,神情焦急。

青年名為李逸,本是山下村莊的村民,因貪求名利,日夜操勞,身心俱疲。近日來,他感到心浮氣躁,難以入眠,聽聞無求寺的悟真禪師佛法高深,特來求解脫之法。

李逸跪在悟真禪師面前,雙手合十,恭敬地說道:“大師,我每日為名利所困,心中煩亂不堪,懇請大師指點迷津。”

悟真禪師微微睜開眼睛,目光如炬,彷彿能看穿李逸內心的紛擾。他緩緩說道:“世人長迷,處處貪求,名之為求。你可曾想過,這貪求之心,正是你痛苦的根源?”

李逸聞言,眉頭緊鎖,似有所悟,卻又難以言表。悟真禪師見狀,便起身領他走出禪堂,來到寺外的一片竹林前。

此時正值春日,竹林翠綠欲滴,竹葉在微風中搖曳生姿。

悟真禪師指著竹林說道:“你看這竹子,它們生長自然,不求名利,卻青翠挺拔,生機勃勃。你若能像這竹子一樣,所謂智者悟真,安心無為,萬有皆空,無所希求,便是真無求了。”

李逸聆聽禪師教誨,心中豁然開朗。他深吸一口氣,彷彿感受到了竹林的清新與寧靜。他試著放下心中的貪求與執念,讓自己的心靈與大自然融為一體。

然而,當李逸回到村莊,面對生活的瑣碎與誘惑時,他又開始感到迷茫與動搖。他努力想要踐行悟真禪師的教誨,卻發現自己總是難以擺脫貪求的束縛。

一日,李逸再次來到無求寺,向悟真禪師訴說了自己的困惑。

悟真禪師聽後,微微一笑,說道:“修行之路,非一日之功。你需順道而行,勿急勿躁。心中有貪求,便難以領悟真無求之境。”

李逸聽後,面露難色,問道:“大師,在下愚鈍,不知如何才能做到真無求,順道而行呢?”

悟真禪師微微一笑,緩緩說道:“實踐真無求,首先要從日常生活的小事做起。當你面對名利誘惑時,要學會保持內心的平靜與淡泊,不被外界所動。你可以嘗試每天抽出一段時間,靜坐冥想,讓自己的心靈迴歸平靜。在這個過程中,你可以觀察自己的呼吸,感受身體的起伏,讓自己的思緒逐漸清晰起來。”

“此外,你還可以多接觸大自然,欣賞它的美麗與寧靜。在大自然的懷抱中,你會感受到生命的蓬勃與和諧,從而更加珍惜當下的每一刻。同時,你也可以嘗試去幫助他人,以無私的心態去付出,這樣你的內心會變得更加寬廣與純淨。”

李逸聽後,心中豁然開朗。他明白了,實踐真無求並非遙不可及,而是要從生活中的點滴做起,從內心深處去體悟與修行。他決心要按照悟真禪師的教誨去實踐,努力去除心中的貪求與執念。

時光荏苒,春去秋來。李逸在悟真禪師的指導下,逐漸領悟了真無求的境界。他不再為名利所困,心中充滿了寧靜與喜悅。他的生活變得簡單而充實,他的心靈也變得純淨而光明。

他每天清晨都會早起,坐在竹林中冥想,讓自己的心靈與大自然融為一體。他會幫助村裡的老人挑水砍柴,為村裡的孩子們講述禪宗的故事。他的善舉贏得了村民們的尊敬與喜愛,他的生活也因此變得更加有意義。

這日,李逸再次來到竹林前,他靜靜地欣賞著竹子的挺拔與翠綠。他的心中充滿了感激與敬畏,他感激悟真禪師的教誨,讓他得以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