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袁紹實在太順了,但他最後卻敗給了曹操,這說明天時、地利、人和之外,還有一種因素起作用,那就是品質、毅力和努力,或者說是性格。正因為一路太順,所以袁紹有了“色厲膽薄”的一面,他外表寬容,但內心猜忌、器量狹小,喜好謀略而不能決斷,身邊人才不少,但放任他們搞內鬥,使自身實力嚴重被消耗。對一個組織而言,領導人的性格就是這個組織的特點,所以領導人的性格不僅決定自己的命運,也決定了整個組織的命運。韓馥窩囊而死,害的不僅是自己,還有身邊那些追隨他的人,袁紹比韓馥有能力,但卻也算不上是個完全稱職的領導人。所以,後世有人把曹操比為“可愛的奸雄”,而把劉表、袁紹這些人比為“漂亮的草包”。

。 想看書來

貳 獨夫是怎樣煉成的

在漢末三國人物中,董卓是被罵得最狠的一個。

范曄在《後漢書》中罵他罪惡滔天,“幹逆三才”,也就冒犯了天地人的常道。陳壽在《三國志》中罵他“狼戾賊忍,暴虐不仁,自書契以來,殆未之有也”,也就是兇狠殘忍,暴虐而不講仁義,自打有文字記載以來,還從來沒有出過這樣的大壞蛋。客觀地說,這些話不像是歷史學家應該用的語言,因為它不符合辯證法,一個再壞的人身上多少也有可取之處。但在歷史學家眼裡,董卓乾的壞事實在太多了,士人們無法原諒他,所以只要說起董卓,都會毫不客氣地把他貶得一無是處,粗俗、無知、殘虐、霸道,所有能用在惡人身上的貶義詞都盡情地往他身上使。

但是,縱觀董卓的一生,他固然是個大惡人,但也是個有本事的人,某種程度上也是為東漢王朝做過貢獻的人。雖然他因為篤信亂世生存術而在有些問題上不擇手段、急功近利,但也並非一味耍橫,也具備了一定的政治智慧。同時,他也是《漢末英雄記》的作者王粲非常熟悉的政治人物之一,王粲十六七歲到了長安,當時這裡正處在董卓的統治之下。王粲目睹了長安之亂,也親身經歷了董卓被殺後全城百姓的欣喜若狂,現存《漢末英雄記》裡涉及董卓的有十二條,一千一百多字,約佔總量的十分之一。這些記錄雖然已經支離破碎,其中記錄董卓早期歷史的只剩了上面這兩條,但綜合王粲筆下的董卓,可以看出相對於范曄和陳壽,王粲對董卓的評價更為客觀,他沒有用漫畫式的筆法寫董卓,至少有一條,王粲告訴人們,董卓在作亂之前曾為朝廷“前後百餘戰”。

為招待客人殺了正在耕地的牛

董卓字仲穎,隴西郡臨洮縣人。隴西郡隸屬於東漢的涼州刺史部,是東漢的“大西北”,是少數民族聚居區,也是東漢的主要戰場。當時,在這一帶居住的羌族勢力強大,屢屢起兵反抗朝廷,朝廷則一次次派大軍*,戰事綿延百餘年。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涼州成為武人和冒險家的樂園。隴西郡位於今甘肅省南部的臨夏、隴南、甘南之間,董卓的老家臨洮縣卻不是現在的臨洮縣,而是臨洮縣以南幾百裡外的岷縣,這兩個地方都在洮河岸邊,是川渝方向去往蘭州的必由之路,在東漢時相當偏僻和落後。

董卓出身於下級官吏之家,他的父親董君雅在潁川郡的綸氏縣當過縣尉,綸氏縣即今天河南省登封市——少林寺的所在地,不過這個著名的寺院開始建設還要到三百多年後的南北朝時期。縣尉是縣令或縣長的下屬,負責治安緝盜等工作,相當於副縣級的公安局長。董卓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