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屋山,又向玄女和素女詢問修道養生之法,回到縉雲堂修煉,並採集山銅,在荊山下鑄九鼎,鼎成,一條龍出現,黃帝騎龍飛走。幾個手下也想成仙,結果只抓住了龍鬚,龍鬚斷了,這些人掉到地上摔死了,同時黃帝的一隻弓也被晃落下來,此弓被稱為烏號,上天的這個地方叫做鼎湖,地上的龍鬚變成了龍鬚草……驚訝吧,此神話出自《史記&;#8226;封禪書》,有個成語叫龍去鼎湖,用於委婉的表達帝王去世。
據說,黃帝乘的龍曾被某人射傷,飛過橋國時降下休息,黃帝被橋國人拉下了一隻靴子,橋國人就將此靴埋了,後建成黃帝陵(陝西橋山、河南靈寶都有),後人到此進行膜拜(一隻神鞋的傳說……)。
據悉,黃帝飛昇後為“太一君”,後來成了神帝之中央天帝(太皞伏羲屬木在東,少昊屬金在西,神農炎帝屬火在南,顓頊屬水在北,軒轅黃帝屬土在中),又說黃帝還掌管雷電。
關於黃帝的故事有很多,不過大多為道教神話,前面只選了一些比較著名的,其他的不多說了。
下面簡要提一下黃帝的幾個妃子和有名的部下。
嫘祖,西陵氏女,名王鳳,黃帝正妃,生昌意,發明養蠶技術,普及衣服,被稱作先蠶娘娘。
方雷氏,名叫女節,黃帝次妃,生青陽(史記說是嫘祖所生),雷姓祖先,最重要的發明是梳子,教給了人們梳妝打扮。
彤魚氏,不知道叫什麼,黃帝第三個妃子,冉姓祖先,發明了烹飪之法,帶領大家吃熟食,併發明瞭筷子。
嫫母,黃帝第四個妃子,相貌醜陋,面板黝黑,身材矮小,但品德賢淑,性情溫柔,黃帝說:“重美貌不重德者,非真美也,重德輕色者,才是真賢。”嫫母發明了鏡子(石頭打磨出來的),織機和紡輪。
倉頡,史皇氏,黃帝時期造字的史官,被尊為“造字聖人”。
應龍,應龍族首領,涿鹿大戰中負責鎮守河流上游,相傳後為治水功臣。
風后,風姓部族首領,傳為太皞伏羲之後,黃帝之相。在涿鹿大戰中發明了指南車和八陣圖的原型。
力牧,牧姓先祖,是黃帝第一大將,與風后、大鴻在傳說中是黃帝的三位大臣,在涿鹿大戰中立有大功。
常先,黃帝大臣,發明了鼓(倉頡取的名字),並演之為戰鼓。戰鼓在涿鹿大戰中發揮了重大作用。
大鴻,原名鬼容區,黃帝手下智勇雙全的武將,相傳曾經著有《鬼容區兵法》三篇。今天淺井鄉的大鴻寨村和大鴻寨山都是以他命名的。
岐伯,遠古時代最著名的醫生,又稱歧天師,相傳《黃帝內經》與其關係密切。
伶倫,亦作泠倫,黃帝時代的樂官,創作了十二律。創作樂曲《咸池》,從此樂舞有了專用的樂名(以前是以氏族名稱命名的)。
除了上面提到車(黃帝自己造的)、養蠶技術、梳子、鏡子、熟食、筷子、文字、指南車、鼓、織機、紡輪、醫學和樂律等外,黃帝時代產生的發明還有很多很多,如完善曆法、算數、鑿井、開闢園圃、放牧、飼養家禽、鞋帽、甲冑、旗子、陶具、鍊銅、造鼎、錢幣、鍾、房屋、弓弩箭矢、號角、劍、雲梯、船櫓、粥、酒、床、燈、墨、蹴鞠、陰陽五行、十二生肖等等,這些東西我們現在都司空見慣了,但卻不得不承認都是非常偉大的發明。
政治方面,黃帝為了便於管理國家,將天下進行劃界分疆,全國分為九州,州下還有具體劃分,設定官員進行分管。黃帝倡導節儉,反對奢靡,教養百姓九行,即孝慈文信言恭忠勇義,是仁義禮智信的雛形。黃帝開始了早期的以法治國,罪重的會被流放,罪大惡極的會被斬首。
由此可見,黃帝對於中華民族的貢獻是極其巨大的。黃帝時代,華夏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