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部分

教義更為系統化理論化,而其勸誡眾生向善清心寡慾的基本教義更符合當權者維護自己的統治利益。而反觀道教,道義混亂,且道士通常要麼心繫上層,迷戀於煉丹以滿足上層長生的夢想或是房中的淫樂,而面對基層時則顯得政治性和組織性都比較強,極易成為政治上的“麻煩”,所以在魏晉南北朝時代,佛教發展得風風火火,道教則顯得清冷。

不少道教大家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對道教的發展作出了自己的努力。東晉葛洪就著作了大量道教理論書籍,總結了戰國以來神仙家、煉丹家的理論,並將道教的神仙系統化理論化,成為當時道教思想的集大成者,推動了道教的發展;而許多道教人士也有感於傳統天師道理論的不足,勇於創新,紛紛建立新的道教派別。東晉年間楊羲、許謐、許遜、魏華存等人就創立了上清派,強調“存心養性以事天,聚精會神而合道”,在兼習金丹、符咒的同時強調心性的修習,同時堅決反對傳統天師道的房中術;北魏道長寇謙之也對傳統天師教進行了改革,寇道長改革的重點是取消傳統天師道政治性組織性過於嚴密的特點(這點最讓封建統治者所忌憚而對道教加以限制),為道教重新建立一套迎合維護統治階級的教規教儀。

寇謙之的改革是卓有成效的,人們稱他創立的道教為新天師教。改革後的道教獲得了北魏統治者的認同,魏太武帝宣佈崇奉天師,成為一名道教信徒,並改用太平真君年號。

各種改革為後來道教的興盛打下了基礎。

而道教的春天,則來自於李唐帝國的到來。在魏晉門閥觀念的影響之下,帶有五胡血統的開國皇帝李淵得為自己找個出身高貴的祖宗,於是他宣稱李唐皇室是老子李耳的後代,同時宣佈三教之中道教第一,儒教第二,佛教第三。他的子孫後代們都沿襲了崇道的傳統,唐玄宗李隆基在公元736年更是下旨把道士視為皇室宗親,道士犯法可以不依俗制處罰,並且設定崇玄館,規定道舉制度,以道教經典子真經開科取士,設定了玄學博士的職稱。而到了唐武宗的時候,更是在全國範圍內禁佛,推崇道教。

到了北宋趙宋王朝,道教依然深受追捧,北宋帝國第三任皇帝宋真宗就是一位道教超級粉絲。被契丹人欺負得臉面無光的趙恆只有在道教神仙們那裡找找寄託,於是他偽造天書,大興祥瑞,封禪泰山,號為“大功業”;又任用丁渭為相,在全國各地廣建宮觀,一時間道教風生水起,好不風光。

但直到宋徽宗趙佶上臺後,道教才真正迎來了巔峰時期。

有了蔡京當管家把國庫的銀子裝滿後,趙佶其中一筆消費就是廣修天下道觀,一時天下名觀群立,上清宮、洞霄宮,崇福宮、明道宮,一個個名觀在趙佶的手頭得以重建或擴建。

而他的帝國的執宰們,通常都還掛有一項虛職——提舉某某宮,一般在得罪皇帝的時候,就去道觀當管家,蔡京、呂惠卿、張商英、韓忠彥都擔任過這項職務。

道教的得勢必然是另一大宗教佛教的受壓制。當時道教極其興盛,有的小寺為了哄騙香火,就在寺廟裡供點道系神仙(其實到了唐宋時期,儒道二教合流的趨勢很明顯,大家都在吸收對方一些有益的教義為其所用,把一些民間非常崇拜的歷史人物也納入自己的神系),做些道家的道場。趙佶對佛教這種賣羊頭掛狗肉的行為很不滿,在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的時候就公開行文宣佈“釋教修設水陸及祈禳道場,輒將道教神位相參者,僧尼以違制論;主者知而不舉,與同罪”,明確了道教神仙和各類道教活動的莊嚴性和專屬性,隨後又明文規定“道士序位在僧上,女冠在尼上”,明確了道教對佛教的壓倒性優勢。

而一批道家人士則成為了趙佶眼中的活神仙,備受尊崇,魏漢津、徐神翁、劉混康、虞仙姑、王老志、王仔昔,都成為風光一時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