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八條好漢聚義梁山的故事。
到了金朝,黃河改道,梁山泊水量慢慢枯竭;到大定二十一年(公元1181年),因“黃河已移故道,梁山泊水退,地甚廣,已嘗遣使屯田”(《金史·食貨志》),常年積水的情況已經不再;到明朝時,梁山泊一帶僅剩下幾個離開梁山的分散的小湖,大部分都成了可耕之地,已不再是常年積水的八百里梁山泊了。
關於《水滸》、宋史及其他
我想我們是被《水滸》誤導的一代。
從年幼剛剛識字,父母就讓我們看《水滸》的小人書,於是我們知道了仁義忠厚的及時雨宋江,樂善好施的柴進,打抱不平的魯達,魯莽豪氣的李逵,有仇必報的武松,足智多謀的吳用,一系列英雄的形象深入我們年幼的心中。
那時候我們心中的英雄就是能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梁山好漢,一百零八將,結義梁山,替天行道,做兄弟,有今生無來世,是何等的一種情懷。
然而當我們成年後,再回首去細讀這部至今仍被譽為“四大名著”的《水滸》,卻是另一種味道。
宋江是英雄,還是貪贓枉法的小公務員?李逵等好漢為何如此暴力,殺人不分青紅皂白,動不動就全家滅門?梁山好漢之間就真的是一團和氣嗎?宋江是怎樣取代晁蓋的江湖老大地位的?梁山號稱替天行道、劫富濟貧,他又劫了多少富,濟了多少貧,替天行過多少“道”?為什麼梁山好漢眼中的女人都命如草芥,不是母夜叉就是淫娃蕩婦?梁山一百零八條好漢,有幾個是因為吃不上飯而逼上梁山的?
這一切都經不起太多的拷問。每個時代造神都不需要理由,對《水滸》熱捧的原因很多,政治需要或是近代中國的衰落,民眾需要看似英勇實則血腥的故事來作強心劑,而《水滸》一書中赤裸裸地對於暴力和權力的迷戀,則被掩蓋和漠視,書評家們也大多選擇性失明。
如果現在對《水滸》進行評價,我認為《水滸》是四大名著裡文學價值最低的一部,它對整個國民的負面影響遠遠大於積極因素,尤其對未成年人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有很大的負面影響。
現在很多出版社依然將《水滸》列入青少年兒童必讀書,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被《水滸》誤導的還有北宋末年的那段歷史。北宋之亡,不同於雄漢盛唐等封建王朝,一個帝國在文化經濟發展到頂峰的時候亡於異族入侵,其原因非常複雜,直到今天還值得我們去反思這段歷史。而《水滸》一書以北宋末年宣和時期的宋江起義為歷史背景,小說中眾多人物又都有歷史原型,但是全書又並不忠實於真實的歷史事件,對北宋末年的歷史事件和人物都進行了很大程度的誤讀(一半是想象,一半是意淫),讓大眾對北宋末年這段歷史的理解越來越戲說化和演義化。
筆者並不想分門別類逐一對《水滸》一書展開批判,本書想展示給讀者的是:《水滸》這本以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為歷史背景的演義,和真實歷史的區別有多大?梁山好漢們該出手就出手的時代,是怎樣的一種風雲變幻?而北宋帝國的滅亡,和之前發生的宋江起義有什麼樣的聯絡?而什麼才是毀滅帝國的真正致命傷?平方臘徵遼這些歷史事件的真實原貌又是什麼?
基於以上因素,筆者提筆寫了本書,並以讀者所熟悉的《水滸》人物為引子展開敘述,讓讀者對北宋末年的歷史有一個全景式的瞭解。
梁山未必皆好漢,《水滸》其實非宋史。
夜狼嘯西風
2011年10月5日
夜狼嘯西風
原名龍義華,新浪讀書文化論壇超級版主,著名文史寫手,著有《品春秋》《神怪也瘋狂》《百戰風雲》等風靡網路的長篇網路作品,出版作品有《歷史原來是這麼回事》(合著)《百戰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