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血刃,連收三關三州,共十七縣。
然而他卻倒下了,班師回朝,六月中病逝,把江山留給了只有七歲的兒子柴宗訓。
儘管後周的兩位皇帝被後世認為是五代十國中最傑出的皇帝,但上蒼給他們的時間實在短得可憐,二人加起來一共只當了九年皇帝,所以儘管英雄一世,但他們都只能命中註定為那位叫趙匡胤的年輕人當最佳男配角。
三
黃袍加身,並不是很困難的決定。當走向權力巔峰的路上只剩下孤兒寡母擋路時,趙匡胤是無法抗拒那致命的誘惑的。
誰也不能。
而如何處置前任老闆柴氏一家才是他的最難命題。
他不是王莽,連自己親生兒子的血濺到臉上也不會擦;更不是曹孟德,內心強大到可以向天下人叫囂著說“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
很多年以後,提到前老闆柴榮,已經當上皇帝的趙匡胤對近臣們說,世宗皇帝在位時,可從來沒有懷疑過我有篡位奪權之心。
說這話時他臉上還露出一絲賊笑,像偷了別人東西的孩子,因為打心裡他一直認為這個位置是他從柴家搶來的。
柴榮一共有六個兒子,老大宜哥和老二(未名)皆被漢隱帝劉承祐所殺,老三柴宗訓即後來的周恭帝,老五柴熙謹早卒,趙匡胤篡位後剩老三柴宗訓、老四柴熙讓、老六柴熙誨。
陳橋兵變時周恭帝柴宗訓七歲,趙匡胤人主開封后,廢恭帝,改封為鄭王,遷往房州(今湖北房縣)。作為廢帝,柴宗訓雖衣食無憂但精神鬱悶,遂在二十歲的時候(公元973年)逝世,其子嗣世襲鄭國公封號。
而柴榮最小的兩個兒子柴熙讓、柴熙誨正史已無記載,江湖傳聞(宋人筆記)說當時趙匡胤進入皇宮後,看到宮女抱著兩個嬰兒,一問是柴榮的兩個小兒子,趙匡胤嘆了口氣問部下該怎麼處理這兩個小傢伙。
以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趙普朝脖子上比了個斬草除根的手勢。
趙匡胤似乎認同了趙普的建議,就在他準備揮手讓手下把這兩個孩子處理掉時,他忽然看到大將潘美低著頭輕捶柱子。
趙匡胤問潘美說,你覺得這樣不妥嗎?
潘美說也許這是最好的政治選擇,但你我良心上可能過不了這關。
趙匡胤說那這兩個孩子怎麼辦呢?
潘美說皇上如果放心,這兩個孩子就交給我,我會妥善安置的。
後來潘美抱走了兩個皇子,並收養了熙讓,併為其改名潘惟吉,後來仁宗、神宗朝的名將潘夙,就是潘惟吉之後。
而另一個嬰兒熙誨,則被後周大臣盧琰所收養,亦改盧姓。
以上故事系江湖傳聞,可信度並不大,從後來趙匡胤南征北戰中對待各方受降諸侯及子嗣的態度上看,雖是武將出身,但趙匡胤有一顆寬容的心,對所俘皇族一律善待,他怎麼會容不下對他有知遇之恩的柴榮家的兩個年幼孩子呢?
而在他死前,則在宮中留下了一道神秘的石碑,新登基的皇帝即位,必須由不識字的太監帶領著,去看老祖宗留下的這道誓碑。
在帝國,老趙家的這道誓碑成為了帝國臣民最大的好奇點,所有的人都在猜測和關心著宋太祖當年的家訓。
上面,會寫些什麼呢?
四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二月,帶著徽欽二帝,金國人終於離開了開封城。
開封的百姓們自發地到城門口為他們的皇帝趙佶、趙桓父子送行。
柴進也夾雜在了隊伍中,心情五味雜陳,這就是他多年來詛咒趙氏王朝獲得的結果嗎?
當金人的隊伍消失在城門口的人們的視野中時,百姓們沒有離去,而是幾乎不約而同地向皇宮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