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1部分

龍虎武師工會練功,和其他學員一樣進行培訓,熟悉整個功夫片的製作流程外,空閒的時候他還會和周星馳、黃日華、劉德華等人跑去TVB藝員培訓班上表演課。

王小虎別的東西不敢保證,但是有一條他還是很有自信的,那就是現在的李連杰如果出演《少林寺》,無論是在演技還是動作展示方面都要比原版強。

前世,李連杰出演《少林寺》之前沒有任何演技,他只是跟隨國家武術團在各國進行武術表演,那樣積攢起來的演技可是忽略不計,也就有了王小虎那代人看到的傻乎乎、木訥的覺遠。

當然並不說原生態不好,事實上整個《少林寺》最好看的地方就是那幫演員,當年的那幫武術運動員們壓根就是一張白紙。

他們完全不知道什麼叫鏡頭感,對於電影行業一無所知,每個演員都要同時扮演五、六個角色,每場戲以不同的扮相飾演群眾演員。

只要機器一架,導演喊開始,大家就都認真地實打,根本不知道這個鏡頭有沒有拍到你,是全景還是特寫。

王小虎與袁和平坐在一起討論《少林寺》五百羅漢練功的動作設計,對於如何展現出少林七十二絕技,兩人有很大的分歧,按照袁和平的理解,起碼要拍攝十幾組拉回去進行剪輯。

而王小虎則不主張這樣折騰,按照他的思路:長鏡頭由遠及近,透過一個鏡頭完整的展示少林七十二絕技。

“長鏡頭?”袁和平聞言大皺眉頭,搖著頭說:“阿虎,我們是拍攝一部功夫片而已,又不是紀錄片,沒必要搞這麼鋪張1ang費吧,要1ang費很多膠片呢。”

對於王小虎提出的這種長鏡頭概念,袁和平有些不以為意,所謂的長鏡頭是針對短鏡頭而言的。

電影中長鏡頭和短鏡頭是兩種揮著截然不同左右的鏡頭,二者之間的區別主要在與持續時間的長短。攝影機從開機到關機之間的時間長短決定了鏡頭的長短,即長鏡頭經常是持續時間比較長,而短鏡頭反之。

長鏡頭這種概念在香港功夫片中不是沒有先例,當年的《精武門》、《猛龍過江》中的最令觀眾拍手稱快的就是長鏡頭了。

《精武門》中陳真和藤田剛最後的大決戰,兩人從開打,從屋中打到院子裡,攝影機自開啟後,中間壓根就沒有關閉過,那是攝影師扛著攝影機從頭跟到尾的,王小虎和李小龍打了1o多分鐘,攝影師也扛了1o多分鐘。

所以幾十年過去後,觀眾再看《精武門》,依然感覺結尾的打鬥很有真實感。

後來李小龍在《猛龍過江》中也嘗試過這種拍攝手法,但是羅禮士在某些方面表現的並不如王小虎,所以那個鏡頭也遠遠達不到《精武門》在世界功夫片歷史上的高度。

可以說,王小虎就是玩長鏡頭起家的,長鏡頭就是王小虎招牌鏡頭

王小虎笑著說:“你又不是不瞭解我,如果想要把某部電影搞好的,是不在乎這點膠片的,我要讓觀眾有種第一人稱的代入感,讓所有看過的人看到一個真實而又豐富多彩的少林寺。”

看著王小虎堅定的目光,袁和平唯有嘆氣的份兒,同樣是做導演的,為什麼自己老考慮成本呢,啥時候能做到阿虎這樣的高度啊

就聽王小虎說:“我是這樣考慮的,我們的鏡頭平穩的向前推進,進了山門,轉個彎兒,從門口一個普通掃地的僧人開始,圓滑的過度到撞鐘的僧人,然後幾個做飯的僧人,他們一邊煮粥一邊訴說著最近災民增多,寺內的糧食越來越吃緊,然後鏡頭慢慢退出,轉移到正在禪房敲木魚的主持身上,主持念兩句**,敲一下木魚,然後。。。。。。僧值正嚴厲的斥責幾個犯了清規的小和尚,最後循著聲音定格在正在練功的武僧身上。。。。。。”

“這得排練多久啊?”袁和平苦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