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員的林則徐並沒有近代外交知識,他是把清軍扣查鴉片船等並非兩國交戰的事件也算了進去,再加上還有誤燒西班牙商船的事情發生,所以所謂的七起戰事實際上僅有兩起是中英雙方國家武力的對抗,一次是9月4日的九龍之戰,一次是11月3日的穿鼻之戰。九龍之戰時,英國遠征軍還在從地球另一邊長途跋涉到中國的路上,此時義律手下正式軍艦僅有印度總督應其邀請派來的窩拉疑號一艘,其餘均為裝載了火炮的商船。當日義律和窩拉疑號艦長士密率三艘小船到九龍索要食物,未達到目的後士密下令開炮,雙方交火後英方增援,但窩拉疑號因為風停無法靠近參戰,英方增援船隻均為火力不濟的商船;清軍則是以海岸炮臺為依託,水師三艘師船作戰,將士奮勇,最後雙方可以說未分勝負。然而戰後雙方的報告卻很有意思。雙方對於過程敘述並無多少不同,關鍵在於戰果,林則徐稱清軍戰死兩人,受傷四人,水師師船輕微受損,而擊翻英船一艘,擊斃英人至少十七名;而英方的戰後紀錄中並無清軍損失記載,但稱己方几乎沒有損失,僅幾人受傷。而穿鼻之戰,雙方的報告更是大相徑庭,不僅戰果不同,連事情起因經過也各執一詞:林則徐稱1839年11月3日,英國某商船遵守自己的命令具結保證,於是要進入虎門進行正常貿易活動,但英艦予以阻撓,水師提督關天培前往檢視,結果英方率先開炮。英方則稱,義律和士密二人聽說林則徐就具結一事發出最後通牒,於是率英艦兩艘準備前往遞交信件要求林收回成命,由於逆風,抵達穿鼻炮臺,遂準備透過當時在炮臺的水師提督關天培遞交信件。但是關天培不接受信件,反又提出要求英方交出毆傷村民致死的兇手,並率29艘師船逼近。士密認為清軍將威脅到自己身後的英國商船,而且軍人的榮譽也不允許他在敵人逼近的時候退卻,於是率先開戰。

關於經過和結果,林則徐稱清軍炮火多次擊中窩拉疑號,致使其“帆斜旗落,且御且逃”,並且提到提督關天培的時候好像說書的一樣,把關天培說成是在槍林彈雨中衝鋒陷陣的猛將,彷彿林自己也親身參戰,親眼所見一般;而英方則稱自己在兩艘戰艦在清軍水師師船中橫衝直撞,如入無人之境,“傾瀉了毀滅性的炮火”,而對提督關天培,英方則表示了足夠的敬意,但是稱其雖然英勇,卻不堪一擊。如同世界上所有的戰爭一樣,雙方的戰報永遠都有差別。從日後大清朝官員的欺上瞞下,虛報戰功,甚至把慘敗說成大勝的情況來看,林則徐的戰報恐怕也有摻假成分,只是不知道這些誇大其詞是林則徐還是關天培所為。與後來的戰爭相比,此兩次戰役僅僅是一個小小序曲,意義不大,爭論雙方戰報差別也無必要。然而關鍵在於,這兩次戰役之後,正式的英國遠征軍到達中國,立刻改變了原來的作戰策略。這樣一來,就給人造成一種錯覺:林則徐與英軍交手,雖然未獲全勝,但是也絕對沒有處於下風。就連林則徐本人也誤以為,是他的制敵方略成功了,英軍無隙可乘,才轉而北上。後來的正統史書,包括現在的中學歷史課本,都是這麼說的。對於當時不相信天朝會輸給蠻夷的人來說,這無疑是一根救命稻草,因為據此就可以解釋為什麼後來天朝的軍隊會如此不堪一擊…沒有堅持使用林則徐。也難怪,絕望中的人最容易產生迷信和幻想。這也造就了後來對林則徐的誇大宣傳,以至於後世林則徐幾乎成為神一樣的人物。

開戰:彷彿見到外星人(2)

然而實際上是巴麥尊的命令使林則徐逃過一劫,他命令英軍對中國沿海進行封鎖,並且說“有效的打擊應當打到接近首都的地方去”。其實巴麥尊也犯了錯誤,他從自己國家的角度出發,認為出海口是一個國家經濟命脈之所繫,所以決定對中國沿海進行封鎖,但是實際上農業經濟自給自足的大清對沿海封鎖根本毫無反應,大清朝自己還閉關鎖國呢。所以說這場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