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追求個性自由和解放的新哲學思想。然而這一切終究都只不過是後人胸中的“塊壘”,可以思考,可以借之下酒,但卻永遠也沒有答案。

讓我們還是回到三百多年前,看看接下來歷史的舞臺上該誰粉墨登場了。

天平的最後一個砝碼(1)

究竟是誰創造了歷史?教科書上說,是人民群眾。這當然是沒錯的,但是在某些重大的歷史關口,一個人的力量,一個人的選擇,足以改變一切。

公元1644年,中國的命運落入了一個叫吳三桂的人的手中。

“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妻子豈因關大計,英雄無奈是多情……”吳梅村的這首《圓圓曲》,講的是他的本家吳三桂的故事,其中褒貶之義,頗有幾分春秋筆法。據說此詩初成之時,吳三桂得知,要以千金購詩稿焚之,卻被吳梅村拒絕了。吳梅村是前明榜眼,二十出頭就金榜題名,半年後又奉旨完婚,給假歸省,可以說深受皇恩,所以他對吳三桂自然恨之入骨,拒絕了吳三桂購詩之請,也算頗有骨氣。但是世事難料,誰又能料想得到,後來吳梅村不甘心終生隱居山林,為了自己治國平天下的抱負,竟然也接受了清朝統治者賜予的官職。

然而更令吳梅村和我們料想不到的是,清廷賜予他的竟然僅僅是一個芝麻小官…從四品的秘書院侍講,他放棄了名節所換來的卻是這樣一種深深的屈辱,以至於他在後來的詩作中悲憤地寫道:誤盡平生是一官!”其實作為詩人的吳梅村,比做官的吳梅村高明不知道多少倍,可是中國傳統知識分子修齊治平、兼濟天下的夢想毀了他,令他在歷史上留下了這樣的遺憾,這是中國傳統知識分子一輩子也跳不出的怪圈。其實直到今天,吳梅村留給我們的遺產,仍然是他的詩作,而不是他做官的功績。個人歷史的遺憾尚且如此令人扼腕,何況是國家和民族?讓我們先忘掉吳梅村,來看看詩中的主人公吳三桂的歷史,尋找一下他的遺憾和他帶給整個中華民族的遺憾……崇禎末年,大明朝內憂外患,形勢越來越嚴峻:李自成的勢力已越過寧武關、居庸關;滿清軍隊也從東北面發起進攻。危急關頭,明朝廷下詔吳三桂以總兵身份統領大軍鎮守寧遠。吳三桂,遼東人,原錦州總兵吳驤的兒子,能騎善射,智勇過人,曾中過武舉。崇禎初年,吳驤因貽誤戰機而被革職,同時吳三桂則升為寧遠總兵。有一次清兵進攻寧遠,來勢兇猛,明朝的軍隊則軟弱懈用,不堪一擊,致使寧遠失守,吳三桂因之被連降三級。後來,吳三桂痛定思痛,加緊操練兵馬,使他的部下成為一支勁旅。如今國難當頭,急需將才,所以朝廷又將他提拔出來,以鎮守國門,還連帶起用他父親吳驤為京營提督。一時間,吳家父子兵權在握,成了京城裡的熱門人物。亂世之時誰都想得到軍隊的庇護,所以吳三桂離京赴任時,京城裡的達官顯貴紛紛設宴為他餞行,想為自己今後找個靠山。當時正宮周皇后的父親,國丈周奎也不例外,某一天在府中擺下酒宴,宴請小吳總兵。席間歌伎獻舞,卻讓吳三桂看到了號稱天下第一美人的陳圓圓。

陳圓圓本是常州人氏,年幼時父母雙亡,與奶奶相依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