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最近乾的事不少,當然其中也有一些對國家有益的事情,無論怎麼樣,皇帝都是支援的態度,文官方面也是順著皇帝。今天,楊復恭的阻撓讓皇帝有些惱火了。
“舉賢不避親,董將軍雖是外戚,可驍勇善戰,天下皆知!朕的眼睛雪亮,此時就這麼定了,朕做主了!”
皇帝畢竟年輕,也不知道迂迴,這件事本來等於要討價還價,一切商量著來,誰想到皇帝如此意氣用事,就差沒說出這是我李家天下,關你何事了!
這次楊復恭愣住了。
皇帝和楊復恭第一次出現嚴重分歧,文官們誰也不開口。一副樂見其成的模樣。至於都有誰在幸災樂禍,楊復恭也分不清,他有些懵了。皇帝怎麼突然變成這樣?這段時間一直脾氣很好啊?對自己一直很支援。自己反對一下不算什麼大事,完全可以商量嗎?
場面很尷尬,文官希望看到這種尷尬,但最後還要解決,作為第一宰輔,蕭遘看到火候差不多,他站起身:“陛下息怒。魏國公也是忠心體國。魏國公也體諒一下陛下任用賢能之心,我看就依陛下吧,我們還有大事情要商量。”
蕭遘明顯是偏向了皇帝。其讓他文官豈能不看勢,一看蕭遘站出來,立刻對皇帝表示支援,紛紛附和蕭遘。
至於後面。當然還有大事情。貢賦的問題估計楊復恭還要反對。
果不其然,楊復恭為了不犯眾怒,也為了皇帝的面子,同意了皇帝對董懷玉的任命。緊跟著,皇帝說起了西川戰事的難處,隨後提出了附近地方的貢賦供應西川問題。
這件事若是楊復恭第一個提出來當然沒問題,既然不是自己提出來的,楊復恭當然反對。
這可是嚴重的撬牆角。撬的嘎嘎亂響,軍事和財政才是國家的控制力。歷來都是宦官掌握財權和軍事。楊復恭豈能就範,一旦開了這個口子,恐怕要洪水氾濫。
“陛下,此例萬萬不可開!不經朝廷之手,貢賦直接供應不符國制,也會讓地方輕視朝廷,請陛下三思!”
不符合國制,輕視朝廷的事情多了,大部分地方根本就不給朝廷貢賦,也沒見把誰怎麼樣?
楊復恭完全是為了反對而反對,他需要的是這個過程,貢賦是貢賦,供應軍需是供應軍需,不能混為一談,怎麼一個過程那是權利問題。幹掉陳敬瑄和田令孜兄弟也是楊復恭的願望,西川平定是好事,可事情不是這麼回事,貢賦直接供應西川等於奪權,楊復恭決不答應。
“那貢賦送到京師,然後再供應西川?這樣要徒增多少消耗?”皇帝有皇帝的想法,他可不是什麼都不懂的人,這是基本常識,徒增消耗還不如直接供應西川。
“陛下,貢賦與供應西川的軍需焉能混為一談?此事不在於消耗與否,若直接把貢賦共供應西川,國體何在?朝廷法度豈不廢弛?”
楊復恭說的有道理,國家由國家的規矩和法度,可皇帝認為這樣不合理:“與其這樣徒增消耗,還不如直接供應,這樣才更利於西川的作戰,朕看就這樣定了!”
皇帝很強勢,當然道理也對,只是和國家法度有矛盾。
問題其實很好解決,文官們腦子更靈活,知道有兩全的辦法,可惜。。。今天就是為了看戲,誰也不說。
楊復恭今天的確被皇帝搞得有些懵了,也忘記了採用迂迴和拖延戰術,繼續解釋:“陛下,東川、西川、山南西道和黔州的貢賦是朝廷用度的重要來源,如此多的貢賦豈能都用於西川,還請陛下。。。。。。”
“陛下,西川之戰恐怕要天長日久,若因軍需耽誤了戰事會得不償失?陳敬瑄現在龜縮在成都府城和綿州,此時不趕緊圍而攻之豈不失了戰機,糧餉與軍需之事絕不能馬虎,還請陛下三思!”張浚早就和楊復恭撕破了臉,根本不需要顧忌什麼,此時不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