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部分

》似乎依然只是唐國強一人壟斷,巨人的形象十分突出,豪華鋪墊了一代天驕的超人魅力,儘管素面朝天,衣著樸素,卻難掩御用文人筆下的個人崇拜的痕跡。60 年了,我們對領袖個人的魅力依然那麼痴迷,令人感嘆。似乎,韓三平和黃建新這一代電影人的情懷歷史侷限由此可見一斑。他們對內地和香港電影明星個人的量身定做,非劇情設計和關照似乎遠遠大於對歷史還原的興趣,這一點相對於以往領袖大片的主旋律小有突破,宣傳味道客觀上有所淡化。但是,不知道以後在臺灣地區上映時會讓海峽對岸在完全不同的社會和歷史背景下長大的兩代人怎樣看共產黨藝術家們修史和藝術再現的能力。蔣介石的形象在這裡自然也只是政治上的陪襯和殉葬。勝者王侯敗者寇,倒也無可厚非。只是,歷史的無情在今天海峽對岸的*情懷和體制下如何詮釋?影片自始至終抒發的政治聯姻的理想卻可能因為毛澤東打過長江前所說的一席話而被大打折扣。他說,今非昔比。20 年前,我們放下武器卻招惹來血腥的屠殺。1945 年為了成立聯合政府,我們共產黨人放棄了大片解放區,但是,蔣介石撕毀《雙十協定》,悍然發動全面內戰。到了1949 年初,當國共實力對比發生巨大變化,國民黨敗局已定時,毛澤東非常蔑視地面對李代總統宗仁先生提出的媾和要求不予理睬,斷然拒絕劃江而治,提出現在談判當然要由我們制定條件,要由我們說了算。今天談及國共第三次合作的願景,前提條件誰說了算呢? 馬英九堅決*,拒絕接受一國兩制,且不說主張“*”的*和連續兩任的臺灣前領導人*狼狽為奸,“去蔣”和“去中國化”的系統運動讓臺灣人的中國情結已經面目全非。

其他人物如國母的扮演者許晴過度端著,嫵媚有餘,大氣不足。劉少奇形象過於蒼白無力,沒有任何細節的空間,所謂的集體領導完全籠罩在毛澤東的個人影子裡,任弼時和朱德也完全成了陪襯,形式大於內容,難脫歷屆大片窠臼。周恩來依然是宰相,左右伺候,曲盡其意,忠誠可嘉。與以往的類似大片一樣,是周毛二人轉。唯一的兩處突破是:周總理暴怒,大聲呵斥自己手下特工無能,沒有保護好馮玉祥將軍;另外,三大戰役結束後他領頭高唱《國際歌》,酣然大醉,有了些個性的表現和戲劇色彩,算是在一定範圍內的適度演繹。僅此而已。也許,未來導演在共和國百年大慶時,會更加人性化、更加客觀地再現領袖形象和領袖與人民的關係,再現集體和個人的關係,儘管英雄史觀在好萊塢影片裡也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是,施瓦辛格飾演的《終結者》似的天地英雄也只是商業化的邏輯。許多事情人們習焉不察,比如,這些年的思想解放導致我們螢幕上的反派角色越來越酷,比如雙手沾滿了共產黨人鮮血的蔣介石的打手毛人鳳由姜文扮演,其他國民黨高階將領的人物都沒有臉譜化,事實上,他們大部分人都很有軍人的行伍氣質,很男人,很職業,有的甚至很有信仰。用今天的廉政標準看,有些敵營內的對手素質很高,清廉敬業,只是站錯了隊。這種螢幕形象的扁平化、中性化處理讓我們的文學和影視藝術顯得成熟多了。

劉少奇說得好,歷史是由人民來寫的,不是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的傳記。在這方面,我們的民族還需要成熟。

走出影院,外面秋高氣爽,陽光明媚。春華秋實之後,依然會有嚴冬。我希望四時有序而人不同。物是人非,斗轉星移,共和精神卻是難掩其美的,推動政治*化的大眾和精英在今天擁有更好的土壤。這是人類的共同取向,因為我們都渴望平等、自由和尊嚴。這是正義,這,更是常識。我們必須捍衛常識。這才是大業的歷史邏輯和必然。如此我們才能立國。建國是緩建的建,是發展中追求完善的建,是一個曲折的過程。

以史為鑑,我們的民族會大有希望的。英語中這些年最流行的政治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