嗎?
籌思良久,最終還是決定冒這麼一個險,於是親筆寫下手書,承諾平蜀之後,即任命劉璋為益州刺史——作為全軍統帥、持節都督,他有這個許可權。不過曹魏在各州皆命刺史,而無州牧之任,劉璋終究無法再恢復過往的權勢啦;而且在曹魏新的行政區劃下,把漢中、房陵、武都等郡從益州分割出來,單設梁州,劉璋的統治區域也大有縮水。
此外,還承諾上奏天子,封予劉璋顯爵——這就超越他的許可權範圍了,只能表示我會幫忙說話而已——凡相助有功之士,皆重封賞。
秦宓揣好是勳手書,欣喜而去,是勳轉過頭來就下令暫退綿竹。其實他本可以找出更靠譜的理由來說服眾將的——就他那張嘴,指黑道白,噓枯吹生,有何難哉——但是偏偏不過腦子,隨口敷衍,以使諸將起疑。這是為了給秦宓的行動鋪平道路,相信必有蜀地奸細探查後密報給吳、李知道。
只是是勳心中尚且有所猶疑,這才一返回綿竹,便去探望沮授,將前後情事合盤托出,等到得著沮子輔的贊同,這才放下心來,歡欣而待。
再說秦宓返回成都,面見吳懿、李嚴,假稱已經動搖了是勳之心,對方將會延緩攻勢,暫時後退。秦宓說了:“宓言吾等不願降魏,恐嗣主(劉禪)難保,若是公自立蜀中,並安嗣主且用吾等,則可降是也……”李嚴一皺眉頭,說你這話說得有點兒過了:“是宏輔智謀之士,果能信否?”秦宓笑道:“彼豈肯信,但猶疑耳,故將暫退,以觀吾等如何取劉封之首級也。”
吳懿說了:“此必是宏輔欲取漁人之利也。然吾等果能速平劉封耶?”咱們要是能夠快速吞併劉封勢力,那一切都好說,只要稍有遲延,紛亂未息之際,是勳必將親率大軍殺來,到時候局勢便一發而不可收拾啦。
李嚴笑道:“其計安能瞞我?此正為使其暫退耳——危亡頃刻,故不得不用險矣。至於取劉封首級,黃公衡適遣使來,正好將計就計……”
黃權派人過來,並請徐庶關說,要求吳懿、李嚴開啟成都大門,歸從劉封,承諾劉封繼位之後,即立劉禪為太子,並仍使吳、李掌握軍權,至乃剖符作誓,丹書、鐵契、金匱、石室,藏於宗廟,永不加罪。當然啦,這只是權宜之計而已,丹書鐵券之類的玩意兒,劉邦是最早搞的,可是他日後殺起功臣來也壓根兒沒有手軟過,即便沒有馬謖散佈謠言,吳、李也未必會天真到信之不疑。
所以吳、李也要提條件,說我們可以開啟成都城門,放劉封進來,但你不能多帶人,只能領五百兵,進來以後先跟我們去宗廟盟誓,頒賜了丹書鐵券,我們才能信你。
就人情方面而言,這條件非常合情合理,然而劉封不敢相信——我若才將五百兵入城,如孤身而探虎穴也,設汝等暗藏奸謀,乃可以輕鬆取了我的性命去。當即討價還價,說我先入城盟誓是可以的,但帶五百人太少,須得五千之數。他的想法,只須分三千軍守備城門,兩千軍自衛,就不怕爾等暴起傷人啦。
最終還是秦宓前往雒城,去跟劉封、黃權談判,秦子敕一番侃侃而談,說國家都到這般地步了,你們還在互相猜疑,何其短視乃爾!當然啦,僅靠口舌之利,以大義相責,或能說動黃權,終究是說不服劉封的,好在秦宓隨即取出了徐庶的手書呈上……(未完待續。)
第三十七章、心大志廣
徐庶在給劉封、黃權的信中表態,說他願為吳懿、李嚴作保,二人僅為全身家性命耳,別無陰謀。同時他也建議,讓吳、李先把吳皇后和劉禪送至雒城為質,以換取劉封放心進入成都——五百兵太少,五千兵太多,咱們打個折中,你帶三千人過來吧。
黃權為人耿直,雖然智計不輸於人,但基本上都是玩兒的陽謀,而很少涉及陰謀詭計,所以看了徐庶的書信,當場就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