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31部分

就政治理念而言,他本人也反感內廷,但深知改革的步伐不能邁得太大,否則必然會絆跟頭,而且曹操也斷然不肯同意。要是因為這件事而根本上忤逆了曹操的意思,進而使得曹操對整套新的官僚體系都表露出不信任感,恐怕會撿不著芝麻,更丟了西瓜呀。

內廷說白了,乃是人主用以擴充套件權柄、制約外朝的主要工具,你可以想辦法裁抑之,但不大可能一朝一夕便徹底消滅之。曹操作為一名強勢君主,又是幕府那種草臺班子玩兒慣了的,不讓他跟自家親信、侍從之臣見天兒開小會是不可能的。所以最後的設計,是分內廷為三省,裁減並且拆分其權,而且內廷侍從之臣的品秩也要遠遠低於外朝。

先形成這種制度,那麼等到換了一個並不那麼強勢的君主上臺以後,就可以逐漸把內廷的影響力給限制到最小範圍啦。

只有一點是勳與陳群等人全都堅持,即內廷皆用士人,而絕不命以閹宦。這點倒是容易透過,因為曹操雖然是閹宦家庭出身,但他起家之途就是靠著跟宦官集團劃清界限,才能為士大夫們所引為同類的,而且東漢常侍之禍,但凡四十歲以上計程車人還都記憶猶新,目為殷鑑。所以設定了這麼一套制度,起碼可以保證曹魏三代之內,不大再會出現宦官干涉政務之事。

果然他們的設計上報曹操,曹操原則上贊同,實際上做了點兒微調,又略略擴充了內廷的權力。就此秘書監楊修和門下監劉放二人,權勢便即凌駕各部之上,而僅在三臺長官之下。

是勳有時候也會暗中慨嘆:“孫彥龍,吾誤卿也。要是按照原本的歷史軌跡,你應當跟劉放二人官位相侔才是……”

再一便是刺奸和校事,原本在是勳的計劃中,是將這一特務機構完全從君主身邊剝離開來,而歸之於掌握監察大權的御史臺。然而曹操大筆一揮,把他們給分去門下監了——這機構我用著順手,不打算放棄。

自荀攸以下,包括陳群、劉曄、毛玠等群臣紛紛往諫,荀、陳等人還算婉轉其辭。毛玠那話就說得很難聽了:“君不信臣。何以使臣效死命乎?”可是終究曹操有自己的主意。也有自己的底線,把所有的諫言全都當作耳旁風。

於是群臣只好把當年扳倒過趙達的大“功臣”是勳給推出去了,是勳無奈之下,一步一頓地來找魏王曹操。曹操知道他的來意,便道:“孤意定矣,即宏輔之舌,恐亦無以搖也。”是勳點點頭,說正因為如此。所以我才猶豫,不知道該怎麼開口才是……可是大家夥兒公推啊,我又不能不硬著頭皮來跟您隨便說叨幾句。

曹操聞言,不禁笑了起來,說好,那你就開口吧,孤洗耳恭聽。是勳斟酌一下詞句,首先就問啦:“大王乃知何以群臣皆惡校事耶?”曹操冷笑道:“乃為彼等有私,不欲孤知耳——似宏輔無私,則不勸孤去校事也。”

是勳說您太高抬我了:“人非聖賢。孰能無私,孰能無過?若恐其私其過為大王所知。何以不奏免御史耶?”同樣是監督官民的機構,為什麼大家夥兒就光反對校事,而不反對御史臺呢?“為御史所發,皆有所本,而校事所發無本,只逢人主之慾耳……”御史臺搞調查,有明確的法律規條為準繩,但校事搞調查,卻是隨心所欲,只琢磨君主喜歡聽什麼言語,想要打聽什麼事兒而已。

“御史之制,始於前漢惠帝,頒《監御史九條》,即詞訟、盜賊、鑄偽錢、獄不直、徭役不平、吏不廉、吏苛刻、逾侈、弩力十石以上。御史循此而察,吏民亦有所本。荀子有云:‘不教而誅,則刑繁而邪不勝。’今校事監察無所本,百官因此悚懼,為無所教而恐受其誅也……”

曹操說那好辦,我也給校事限定調查範圍就是了嘛——話說前漢那《監御史九條》,涵蓋面非常之廣,文辭又很模糊,我照樣出臺這麼一道法令,那跟沒有法令又有多大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