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綱、种師道、宿元景、黃裳等為一派,兩派主持朝局,朝中再無蔡京、童貫一黨的話語權。更為可怕的是,如今朝野上下風雲湧動,都在磨刀霍霍,準備收拾蔡京、童貫一黨。聽得這個訊息,高俅深恐自己被牽連,是以這些日子都惶惶不安,都在思索如何才能躲過這一劫。
隨後高俅試探著給欽宗上書,請求領禁衛入城助守,但得到欽宗的答覆卻是教他領兵在城外,不得回城。得到這個回覆的高俅魂飛魄散,算是政治老手的他聞到了濃濃的危險氣息。他這三千兵在城外二十萬大軍之中,可謂是芝麻粒大小,只消朝廷一聲令下,他高俅便會兵散人擒。看來欽宗是防了自己一手,並且根本不相信自己的。
隨後欽宗下旨教勤王大軍圍困三娘所部,高俅所部也領旨前來,但高俅也明白自己的斤兩,當年自己手握十萬兵符都不是三孃的對手,更何況今趟他手中只有三千禁衛?是以高俅一直統兵在三娘所部周圍打打秋風,做做姿態而已。
便在今日白天陳曦真領兵出巡,正巧遇上在外打獵解悶的高太尉,遠遠見了後,高太尉大喜過望,當年陳曦真出任薊州統制官,也曾在他麾下,算是老相識,當即上前敘舊。
兩個便在野地裡坐了,四周隨扈將士守住,方才敘舊幾句,高俅便長吁短嘆起來,陳曦真問起情由,高俅便將如今困厄說了。聞得高俅困厄後,陳曦真心念一動,他並不知曉三娘和黃文炳想在朝中安插人手,只是想到這高俅雖無大才,但勝在久朝局,為官多年,在宋廷頗有人脈,若是能為三娘所用,或許大有裨益。
於是陳曦真便與高俅說起山東路三娘事蹟來,言語間微露招攬之意。高太尉這人有個好處,一來便是看風使舵,二來便是善識時務,是以他自做官一來,一直平步青雲,除了有徽宗這個球友的幫忙之外,他的圓滑世故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聽得陳曦真這般說,高俅也是心頭動念,起了投靠三孃的念頭。他也看出三娘雖是一介女流,但其麾下勢力卻是蘊含著巨大的威力。先不說山東路那十餘萬帶甲軍士,便是三娘那白蓮教教眾遍佈天下,也教人不敢小覷。加上此趟三娘獨領一軍,卻敢追擊窮兇極惡的女真人,還能戰而勝之,硬生生逼得女真人放人還錢,贏得百姓愛戴,這就很說明問題了。反觀宋廷,二十萬大軍圍住三娘三萬軍馬,卻硬是不敢越雷池一步,加上朝中換了新帝,卻無振興氣象,反而更加暮氣藹藹,看著便是氣數已盡的樣子,於是高俅便有了投靠三孃的念頭。
只不過高俅對三娘和林沖還是有些恩怨,當下高俅便有些為難的道:“話雖如此,但高某與那扈宣撫使、林教頭昔年曾有恩怨,只恐難以收留。”
陳曦真笑道:“太尉與宣撫使恩怨我也知曉一二,但我家主公與林教頭都是胸襟寬廣之人,豈會因小小恩怨而不顧大業?若得太尉相助,主公必定倒履相迎。”便在陳曦真相勸之下,高俅便答允晚間先來見三娘,看看三孃的氣度,才考慮是否答允投靠。
所以高俅當晚便喬裝來到了三娘大營之內。聽了高俅與陳曦真的話後,三娘微微一笑道:“當年與老太尉恩怨,我早已經不記得了,至於師兄那裡,說實話,若非老太尉當年相逼,他也不會有如今成就,只怕還在京城做個小小的教頭,蹉跎歲月吧。”
說到三娘、林沖與高俅的恩怨,似乎除了高俅陷害林沖,發配滄州,而後又派人去滄州想殺林沖,而後多次與梁山作對之外,高俅並沒有造成過什麼實質性傷害。只因三孃的緣故,高俅父子並沒有逼死林娘子,反而高衙內卻是死在三娘手上。而高衙內之死,高俅一直認為是陸謙下的手,而三娘也只是有嫌疑而已,高俅一直不知道其實高衙內是死在三娘手上。
也正是因為林沖與高俅的恩怨之中,林娘子沒有被逼死,所以在後來高俅被梁山抓過幾次,三娘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