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部分

(escalation script),這是一種把文化規則進行編碼的記憶結構,編碼序列與人們對連續挑釁的攻擊性反應逐步升級的順序相一致。

3、文化限制

個體攻擊行為產生的可能性在很大程度上受文化價值和社會規範的限制。

尼斯貝特(Richard Nisbett)廣泛地研究了美國社會中涉及攻擊的地域性態度和行為。

(1)攻擊行為規範

歐洲國家的謀殺率要比美國的謀殺率低得多。

主要因素是環境中攻擊性榜樣的可獲得性。

三、偏見

偏見(prejudice)是針對特定目標群體的一種習得性的態度,它包括支援這種態度的消極情感(厭惡)和消極信念(刻板印象),以及逃避、控制、征服和消滅目標群體的行為意向。

1、偏見產生的根源

社會分類(social categorization)是一個過程,藉助這個過程,人們把自己和別人分成群體來組織社會環境,內團體(in…groups)和外團體(out…groups)。

群體內偏見(in…group bias),一種認為自己群體比別的群體好的評價。

種族主義(racism)——一種根據人的膚色或種族遺傳所產生的歧視;偏見也會導致性別主義(sexism)——一種根據性別不同而產生的歧視。

一致性趨向量表(the universal orientation scale)上得分較高的人更傾向於贊成這樣的觀點,如“當我遇到某人時,我傾向於注意我和別人之間的共同點”,他們不贊成像“我能透過一個人的性別來了解他的許多東西”的這種觀點。

2、刻板印象的影響

偏見的記憶結構——刻板印象。刻板印象(stereotypes)是對一群被賦予同樣特徵的人的分類。

人們傾向於貶低與他們以前觀點相矛盾的資訊。

3、克服偏見

羅伯斯洞穴實驗接觸假設(contact hypothesis)——依靠敵對雙方的直接接觸將會減少偏見。要克服偏見還必須促進在追求共同目標時個人之間的相互作用。

拼湊技巧(jigsaw technique)的策略中,發給每一個小學生整篇材料的一部分讓他們去掌握,然後再與其他群體成員分享。

羅伯斯洞穴研究的假設:與外團體成員的友誼能夠導致偏見的消除;友誼也可能促進去地域化的過程。

4、服從權威

斯坦利?米爾格蘭姆(Stanley Milgram),二戰時期納粹分子的盲從與其說是本性,倒不如解釋成不可抗拒的情境力量的結果。

需要特性(demand characteristics)是指實驗設定中的一些線索,這些線索影響了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