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不群立身華山之巔,感應天象,精神微微一震。
冥合於天地元氣之間的陽神似有感應。
“未曾想,此人修為已竟於此,也是個對手。”嶽不群憑虛而立,暢遊而起。
位列狂風,倏忽百丈,飄飄然,已是十數里之外,如若飛鳥,好似海中大魚,穿梭藍天白雲之間。
遨遊青冥之間,一直都是人們的願望,嶽不群如今輕易就可做到。
坐雲層之上,俯瞰大地。
見得世間真相。
雖然早就知曉人世全貌,但嶽不群仍然倍感奇妙。
天地竟非天圓地方,乃是渾圓球狀,人們皆受大地引力牽動,貼地而生存。
而天上大日並非環繞於大地,而是大地環繞於大日。
“所以過往是我之悖?還是天地有悖?”知曉越多,嶽不群心底也就有更多的疑惑。
天地恆常,無所悖處,自是人錯了。
但也是人身渺渺,窺視天地如若盲人摸象,自然看不清全貌,只以為自己所看所聞就是真相。
但不管天地是方是圓,諸般道理皆是恆常,無從變數。
因此,嶽不群的武功仍然照舊,無需變化。
但過往的諸多牽星航海之術的“演算法”卻需要改換。
當然,這些其實無傷大雅,最重要的還是嶽不群所修習的“內天地”。
“內天地”該當何去何從?是如現今所觀天地一般化作渾圓球形?還是仍舊為天圓地方之格局?
嶽不群對此事思索良久,最後參悟故人洞天福地,有得想念,既如渾洞一片,無需天圓地方,也無需渾圓球狀,只需無邊無際,無所謂形貌既是。
慢慢悠悠遨遊了半個時辰,嶽不群便自華山之巔,落至京城之外。
此地距離京城僅十里地,僅有一座小村落。
雖是小村,但終究天子腳下,百姓皆有一點傲氣在身。
但近日這個村子的村民卻大多跑走了。
請了好多法師和尚在此做法,亦請武師,想著以武降魔。
這魔為何物?
便是那周老漢家的周老漢。
周老漢十日前死了,謠傳是被雷給劈死,因此心有怨氣,便做了邪屍。
周老漢家中六個兒子,還有十個孫兒,一家子頗大。
因此院子也做的大,在鄉里也吃得開。
這年頭,在農村,有健全的男兒在家,這家人在村子裡就能硬氣。
只是,嶽不群到得周老漢家,也也只見到滿地狼藉,周老漢一家子也都跑了。
如今只有一個膀大腰圓的和尚在此鎮守。
和尚脖子上掛著好大的佛珠,個個刻了梵文,顯得尤為神秘。
不過嶽不群只從這和尚身上看到了習武的痕跡,並無其他驅魔之類的奇怪本事在身上。
他練得應該是一門橫練武功,因此使得他氣力超群,可拔垂楊柳。
他的滿臉橫肉加上脖子上的梆硬的佛珠,以及手上的冷月禪杖,活脫脫魯達轉世。
嶽不群自然不可能將他看做魯達,只是其人武功確實不錯。
如若悟得“意”來,便是江湖高手一流人物了。
“書生,怎來此地?”和尚見著嶽不群,便嘿然一喝。
嶽不群不以為意,只道:“聽聞此地有殭屍,我特來看看。”
“那書生來早了,你應當夜裡來,那殭屍這會也不知藏哪了。”和尚說道。
“這般說來夜裡來就能看到那殭屍了?”嶽不群問道。
“那可未必,誰也不知殭屍躲哪去了,可能都跑沒影了。”和尚扯了扯自己胸口那拳頭大的佛珠,讓自己的脖子舒坦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