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顯然,中國的資料要高出美國的很多。與歐洲的成熟經濟體相比,結論也是一樣。這似乎凸顯出了中國經濟的獨特性。

然而,如果對照日本和韓國在1952—1978年經濟起飛階段的表現,中國當前的經濟結構幾乎如出一轍。在這段時期,日本非居民資本存量、單位勞動力資本存量、出口的年增長率分別是%、%和%,韓國相應的三個指標增長率依次是%、%和%。相比之下,日本、韓國在經濟快速增長期面臨著比當前中國更加嚴峻的結構問題,即便是現在,日本、韓國的經濟結構也還是更像中國,而不是像美國。這個模式支撐著日韓邁入發達經濟體之列,就這一點而言,中國經濟的前景並非糟糕透頂。

與早期的發展經濟學所開出的藥方一致,東亞的發展經驗也顯示中國當前的這些結構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只是經濟快速發展時期的共同特徵,甚至是必經階段。相反,在結構性問題上,印度的問題在於儲蓄率較低、資本積累不足以及基礎設施投資落後,也就是說印度問題出在與中國模式相去甚遠。

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中一點就是讓更多的人相信,不平衡的增長模式是不可持續的。因為結構失衡正是這場國際金融的根源之一,危機的爆發在某種程度上是對全球失衡的否定。然而,這裡的分析從一個側面說明,中國當前的很多問題都可以看做是發展中的問題,不少高收入的國家都有過類似這樣的發展階段,所謂中國增長模式其實並沒有特別多的中國特色。從這個角度說,儘管金融危機對中國的結構失衡提出了諸多挑戰,但它不會摧毀中國經濟增長的基礎,因為很多國家都依賴這個基礎走向繁榮。

我們有理由悲觀,但有更多的理由保持樂觀。如果我們是拿今天的成熟經濟體與國內的現狀比較,那麼可能是悲觀的,甚至認為我們可能永遠也到達不了成功的彼岸。但事實上,這種比較並不妥當,發達經濟體今天所代表的模式並不是唯一的彼岸。這次金融危機在發達經濟體首先爆發,就表明了這與近幾十年來危機主要在發展中國家爆發是不同的。

中印經濟的增長寓言(1)

作為一個僅次於美國的高科技人才資源大國,印度正在創造人類歷史的神話。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擁有世界第四大軍隊,印度的政治影響力不言而喻。在經濟領域,中國、印度作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雙料引擎而經常被相提並論。印度經濟在最近10年裡實現了8%左右的平均年增長率,這是讓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歎為觀止的成就。在諸多大國中,印度經濟增速多年來僅遜色於中國。金融危機之後,印度與中國一樣實現了率先復甦。值得一提的是,印度有著一流的統計體系,其統計資料的準確性是被普遍認可的。在這一點上,印度明顯領先於中國。

然而,對於這個雄心勃勃的近鄰,我們瞭解多少呢?遺憾的是,在我們日益寬闊的國際視野裡,印度似乎一直被擋在了“世界屋脊”之後。提起這個文明古國,多數人的記憶裡還停留在《流浪者》等曾經風靡一時的經典電影的描述。即便是在今天,在不少人眼中,還找不到足夠的理由來改變對印度的印象。

去過印度的人仍然驚訝於其基礎設施的落後和城市外觀的破舊,我們經常會見到擠到爆滿的汽車或火車在緩慢地行駛。很多人強調,在印度旅行並不是一件輕鬆愉快的事,旅店住宿和服務費十分昂貴,大街上隨處可見懶散閒逛的年輕人。2008年英國《金融時報》上發表的一篇文章《印度巨人的泥足》,就生動地描述了這些令人沮喪的現象。

那麼,我們應該相信經濟增長率,還是相信自己的眼睛呢?下文首先來看看中印的經濟模式有多不同,其次討論中印模式誰的前景會更加光明,最後分析印度模式對於中國具有哪些重要的啟示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