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角應該是個湖岸上賞荷景的翩翩公子。沒有什麼可多說的。但後兩句卻是帶靈氣,‘暖風醺得采蓮女’一出,平靜的畫面立刻生動起來,公子微醺之際,暖風吹來神色一震,卻見得湖中一身材曼妙的採蓮女盪舟而來。一隻錦鯉躍出水面,濺溼了採蓮女的彩裳。。。。。。
“好詩!”
謝慎由衷的讚揚了一聲,接著說道:“韓兄珠玉在前,給詩會開了個好頭。謝某正好作出一首詩來,想向韓兄討教。”
謝慎閉上雙眼,緩緩吟道:“平湖夏色十分饒,醉臥亭閣逸思飄。水國荷香浮錄醑,夕陽帆影逐金飈。岸邊屬玉驚人起,天際蛾眉共客招。歌罷採蓮歸路晚,塔西雲樹正迢迢。”
其實這麼早站出來吟詩本不是他的計劃,可詩會這種東西會把文人墨客那種鬥文的情緒激發出來。
一詩吟完,謝慎便向大宗師望去。
陳方垠聽過少年在畫舫上所作的那三首詩詞對他的才華已經沒有任何懷疑。只是少年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作出數首佳作,確實讓陳方垠有些驚訝。
吟完詩後謝慎便坐回到亭中,謝丕和王守文也依次作了一首詩來,但都沒有韓晅,謝慎詩作的靈氣。至於旁的餘姚學子,絞盡腦汁憋出幾首詩來卻皆是平庸無奇,讓陳方垠大失所望。
他本以為這場詩會會是群雄爭霸,最後卻變為謝慎和韓晅二人相爭的局面。
意興闌珊的大宗師擺了擺手道:“汝等詩作,當屬謝慎最佳,韓晅稍次之。這前兩名應該毫無爭議。至於這第三名嘛。。。。。。”
陳方垠略作沉吟,沉聲道:“便定為謝丕吧。”
評判裁奪出本次詩會的三甲,又訓導諸生幾句努力進學、溫書的話,陳方垠意興闌珊的轉向陸淵,嘆聲道:“老夫有些睏乏,叔德,我們便回去罷。”
詩會之後往往就是年輕人的酒宴,一把年紀的陳方垠自然沒有什麼興趣。
謝慎和眾學子恭敬的把大宗師和陸大人送上了畫舫,算是鬆了一口氣。
這次詩會佈置的很完美,讓每一個餘姚學子都有向大宗師表現的機會。謝慎、韓晅自不必說,謝丕也被大宗師定為詩會第三。王守文的詩作雖沒有得到大宗師的嘉獎,但畢竟也跟著謝慎出了風頭,給大宗師留下一個還不錯的印象。
其餘的那些同鄉本也找不到拜謁大宗師的門路,這詩會便算是他們的及時雨。
這麼看來倒算是個皆大歡喜的結局了。
不過既然要演戲就要演的像一些。眼下詩會還是得繼續,至少得等到大宗師和陸按察副使的畫舫靠岸他們才能喚船家來接乘。
。。。。。。
。。。。。。
第六十八章 國士無雙
(求收藏,求推薦票!感謝書友布拉1的打賞!感謝大家的推薦票支援,愛你們!)
經過一日的折騰,謝慎與眾好友離開翠湖返回陸府時已是日暮時分。
好在二丫小蘿莉早已經給少年們準備好了飯菜,倒也不至於叫他們餓著肚子。
科舉之路,難於上青天。起初謝慎以為這句話有誇大的成分,但當他成為了親歷者,才領悟其中奧義。
科舉的難不是難在八股文章、儒家經義,而是難在人情世故、難在盤根錯節的關係網。
隋煬帝大業元年創立科舉制度以來,近千年的發展使其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體系。相較於九品中正制,科舉自然更公平,但絕不是說它沒有空子可鑽。如果說九品中正幾乎堵死的寒門子弟的上升階梯,科舉便給他們開了一扇窗,但也僅僅是一扇窗而已。
最明顯的就是縣試、府試、院試三場初級考試了。由於這三場考試是不糊名的,那些世家大族的子弟就佔據了相當大的優勢。只要他們作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