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這個沒什麼大不了,廣州還有一大堆呢!
就這樣英軍兩艘一級戰列艦,十二艘三級艦,另外還有四艘在戰鬥中被擊沉了,再加上二十五艘巡洋艦和炮艦相繼向著明軍投降,隨著一面面白旗升起,這場新加坡大海戰以明軍的完勝而結束,實際上新加坡之戰也結束了,在英軍艦隊投降的同時,新加坡要塞的博納姆總督,也下令升起了白旗,英國在馬六甲海峽最大的要塞落入明軍手中。
不過戰鬥並沒完全結束。
因為接下來明軍還得奪取馬六甲和檳榔嶼,它們和新加坡共同構成英國的海峽殖民地,這兩地基本上沒有什麼真正的駐軍,也就是過去接收一下,但仍舊需要動用軍隊,另外還有那些蘇丹也需要教育一下,話說新加坡這裡其實也還有一個蘇丹的,而他們有一個原則性問題需要解決。
這個問題關乎他們是否需要被滅族的。
這就與主力艦隊無關了。
陸軍正在組建第九軍常駐南洋,後續征服工作由他們負責。
海戰是不會再有了。
英國人也沒有戰艦再派過來了。
他們在印度洋上,幾乎所有能動用的戰艦,都在這兩場大戰中全軍覆沒,事實上接下來英國人需要考慮的是如何保衛他們的那些殖民地,而不是繼續和大明死磕下去,既然這樣那麼南洋艦隊的主力艦就凱旋了,帶著他們的戰利品一起凱旋,後者還有其他用處。而且這些戰艦也都傷痕累累,必須得進行一番維修,尤其是戚繼光號戰列巡洋艦差一點就沉了,這艘戰艦總共捱了三十多枚炮彈,官兵傷亡三分之一,但同樣也擊沉重傷各一艘三級艦,算是戰果第一的。
其他各艦同樣各個帶傷,十四艘戰艦死傷水兵近兩千。
這是真正的血戰。
不過同樣也達到了楊豐想要的效果……
他得到了一支傷亡達到三分之一都照樣血戰不停的海軍,尤其是看著千瘡百孔的戚繼光號,連他都感覺有些難以置信,這艘連二十四磅炮彈都擋不住的薄皮戰巡,單挑兩艘正牌三級艦,還把對手打得一沉一重傷,這也堪稱奇蹟了。
“新的鐵甲艦就叫戚繼光號,建成後由你們駕駛!”
楊豐對著齊飛和他的部下說道。
後者立刻一片歡呼。
大明海軍的第一艘鐵甲艦已經列入建造計劃,不過神皇已經不再負責設計,大明的人才已經培養起來,甚至連設計標準都不用他負責,剛剛成立的海軍總參謀部負責提出需要的標準,總裝備下屬的設計局負責進行圖紙設計,而國營的海軍造船廠負責建造。為了建造新的鐵甲艦,大型軋鋼機,水壓機,蒸汽鍛錘,甚至就連海南島的高階鐵礦石都開始開發,在這一點上大明的特殊體制可以說威力盡顯,不說別的,光數萬青壯年喊著口號湧入海南島的熱帶叢林,把一座鐵礦和道路及港口從無到有的建設起來,這就不是其他國家能做到的。
依靠著這座鐵礦,神皇準備把他的鐵甲艦直接進化到定遠級別,也就是直接上鋼面鍛鐵,哈維滲碳鋼雖好,但一來鋼板需要鎳,楊豐還沒鎳礦,二來滲碳技術還是相當複雜的,這可不是隨隨便便能玩的。但鋼面鍛鐵就簡單得多了,而且防護效能並不差,就連君權級也都很大一部分是這個呢,至於三零五炮當然就沒有必要了,這種級別威力還是有些嚴重過剩,而且射速還是坑爹的,所以新的鐵甲艦搞個七寸炮就足夠了,這東西關鍵是管子長度而不是口徑,換上五十倍徑就連七寸炮那也是超重巡洋艦級別的。
他不用五十倍徑,三十倍徑就足夠橫掃二十年了,話說他的六寸炮才十五倍徑呢!
正版阿姆斯特朗一百一十磅才十四點二倍呢!
三十倍徑二一七毫米,這樣的艦炮已經是原版致遠號的水平,至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