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內源氏嫡流,因為他們同是源義國一脈嫡流。兩家的先祖源義國一共娶過兩位正室。前妻是藤原敦基的女兒。這位藤原敦基是藤原氏的支流,官階正四位下上野介,平安後期的文化人,詩歌寫的非常好,他的女兒地位自然不是地位多差的人。
於是源義國的嫡長子太郎義重就誕生了,此君就是新田氏開祖,生於1114年,但好景不長源義國前妻很快就病死。隨著源義國與源為義徹底鬧翻,源義國就返回自己的封地下野足利莊生活,因為常年在外與長子義重關係很生硬,父子之間關係很不融洽。
正值壯年的源義國也不想當一輩子鰥夫,於是又找到京都另外一個名門娶了一位繼室,這位繼室的出身更高一些,乃是源有房的女兒,這位源有房又號周防中將,村上源氏出身的公卿,後來做了左大臣源有仁的養子。官位昇進正四位下左近衛中將,也是一位著名的文化人。尤其擅長和歌,有幾首和歌還編入和歌集。
源有房的女兒嫁入源氏之後,在1127年生下了新一代嫡子義康,長相酷似自己,而且更加乖巧可愛的義康很得源義國的喜愛,而長子義重又是個特立獨行一向與源義國關係疏遠的孩子,這下兩位正室所生的嫡子問題就來了。
因為源義國與源為義有很深的矛盾,所以源義國就選擇支援自己弟弟源義忠的遺子河內經國,為了幫他發展可謂不遺餘力,又是送錢糧又是送土地,最後只留下野足利莊附近幾十個鄉的領地,兩個小子漸漸長大,領地該怎麼處理呢?
因為長子義重二十幾歲仍然不讓人省心,十幾歲的次子義康更加聰慧乖巧,就讓源義國生出廢嫡的想法,源平時代沒有嫡庶之分,只要是兒子都可以繼承家業,但源義國覺得長子可能覺得自己是嫡子,無論怎麼不聽話你也得把家產分給我,這讓源義國很不高興,一直盤算怎麼把長子攆出去。
後來有一次,長子義重與次子義康發生激烈衝突,支援雙方的武士捉對廝殺險些釀出大禍,源義國一怒之下決定將長子義重流放出去,把他從下野足利莊徹底攆滾蛋,於是新田義重就打包跑出下野國,躲到上野一片荒地裡開墾新田去混日子,並在隨後建立一個新田莊,成為新田氏的開祖。
而足利義康留在他父親源義國身邊,繼承了下野足利莊領地,並改苗字足利氏,到了源賴潮起兵的時候,關東的武家大把大把的從軍,足利家因為地位特殊,因此受到源義仲、源賴朝同時拉攏。
足利氏內部一商量覺得還是看好源賴潮,結果庶長子足利義清充當了烈士投靠源義仲,並隨後戰死在戰場上,其子孫是足利氏後來的基石之一細川氏,嫡子義兼則投奔源賴朝,獲得源賴朝極大的尊重。
年老昏聵的新田義重哪裡都沒去,他那性子一直都是如此粗疏不懂得維繫人際關係,壓根兒不想和賴朝一起混,只是象徵性打發自己的庶子和孫子去源賴潮那從軍,誰知一下發展出強大的裡見氏、山名氏。
而新田義重則忙著對抗信濃的木曾義仲一派,根本沒功夫管源賴潮,等到源賴潮聲威漸隆的時候,才醒悟過來急急忙忙跑去錦上添花,源賴潮對這個倚老賣老的老傢伙很厭惡,直接把新田家甩開不理。
足利義兼憑藉最早從軍並履歷功勳的機會,讓後代與北條氏結為姻親關係穩固地位,後來北條政子在源賴潮死後,又重新啟用新田氏,以新田義重年長出身也不差為理由任命為源氏長老。
源義光一脈兩大支流,常陸源氏佐竹家逆天下大勢起兵對抗源賴朝,金砂山城籠城戰逼的源賴朝束手無策,最後還是被內部的調略所攻破,佐竹家被盛怒的源賴朝踢出御門葉,只撈到一個佐竹冠者的土豪名號。
甲斐源氏的武田信義曾經試圖與源義仲、源賴潮爭奪武家棟樑,最後被源賴潮冷遇並抑鬱而死,其他支族不是受到河內經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