瑣屑苛求以示察:窺其用心,無往不出於身家利祿。皇上不察而用之,則聚天下之小人立於朝而有所不覺矣。。。。。。。”
劉宗周列舉,崇禎九年滿清大軍入寇時,前來勤王的有幾隻?而在前線指揮作戰的張鳳翼、梁廷棟等人,稍微表現的差一點,會因為畏懼黨爭而自殺。這些指揮作戰的大臣為什麼要自殺?——實質上,皆是被溫體仁這種小人給逼死的!
接著,劉宗周慷慨激昂。痛擊:“。。。。。。嗚呼!七年之間,誰秉國成,臣於是不能為首揆溫體仁解矣。語曰:‘誰生厲階,至今為梗。’惟皇上念亂圖存,進君子。退小人,急罷三協通津之使,責成中外諸臣,各備職業,不再以人國為僥倖。體仁桑榆之收,庶幾在此。”
這番話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溫體仁下臺!
在劉宗周發話之後。整個東林黨人紛紛活躍起來,對於溫體仁進行圍攻。劉宗周字起東,別號念臺,紹興府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因講學于山陰蕺山,學者稱蕺山先生。在明末儒林是一代文宗。雖然,此時劉宗周已經下野,但是發言依然獲得了朝野無數黨人、門徒、好友的響應。
“溫體仁下臺!”
“溫體仁誅九族!”
“不罷溫體仁,大明社稷不能安穩!”
當劉宗周發話後,東林黨人到處造勢。甚至京城流傳謠言“崇禎皇帝遭溫了”,這個謠言四處流傳。讓朝野皆是對溫體仁一片喊打喊殺,似乎明末的內憂外患,皆是用溫體仁才導致的一般。…;
一張嘴再厲害,也鬥不過無數張嘴巴!
溫體仁頓時感覺到,自己陷入了輿論泥潭中,難以自拔。正在溫體仁思考是不是以生病作為藉口,躲避風聲?
崇禎卻將之招至身邊,問道:“對於劉宗周的奏摺,溫愛卿,你怎麼看?”
溫體仁心中狂喜,用肯定的語氣道:“迂哉,宗周!”
崇禎好奇道:“劉宗周迂在哪裡?”
“太幼稚、太天真!朝政大局,豈是以君子、小人來衡量?這些年,朝廷天災,戰亂頻繁,最不缺的就是那些君子,缺的是能做事的能吏,以及銀子、糧食!”溫體仁不屑道,“朝中到處要用錢,處處要用兵。但是東林諸公卻是與在野的商人、地主結黨,眾人朝廷的權柄,卻拒不納稅。。。。。。無錢發軍餉則兵變,無錢賑災則匪患四起!無錢練精銳之師,則韃虜三度兵臨京師城下。這群罪魁禍首,不過是賊喊捉賊,將責任全部汙衊給我溫體仁而已。望聖上明鑑。。。。。。。”
“若是裁軍節省銀錢,用來減稅如何?”皇帝笑道。
溫體仁一愣,又搖頭道:“不行,萬歲爺,不可裁軍!裁軍減稅,若是不能讓兵丁獲得新的生計,又會有新的亂子!驛卒裁撤,是前車之鑑!”
崇禎初年,為節省財政收入。便從裁撤驛卒為主,全國數十萬的驛卒被裁掉。減少了官員,在驛站吃拿卡要,浪費國家財政。原本這項改革是比較好的,但是誰料到,剛剛裁撤了哪些驛卒,很快遇到饑荒。饑荒中大量的失業驛卒,加入了農民起義中。至今,農民軍大量的領袖,也都是被裁撤的明軍兵丁出身。
崇禎微微笑了笑道:“愛卿是辦實事的官員,比之東林諸公要好一些。”
溫體仁感覺心中一顫,皇帝難道要在這個節骨眼上,再向東林黨人動手?換做其他時候,溫體仁絕對有勇氣向東林黨亮劍。但是此時他有點自身難保,因此溫體仁遲遲不敢答話。
“東林黨人,暫時不能動,要動的是其他方面。”皇帝道,“京師離草原太近,雖有長城,但是卻分兵萬里。容易被韃子各個擊破。我大明兵強馬壯時,可以年年派兵去草原掃蕩,京師自是穩如泰文。而此時。我邊疆兵馬疲弱。。。。。。一旦被圍,勤王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