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宗周心中突然一亮,他們儒家從來都不是提倡**的學說,孟子就說過“君為輕”的說法,荀子更是否定了自然與人之意願的聯絡,董仲舒的天人感應論,在原則上就否定了先賢的意願。這些東西,他在治學之時,就已經模模糊糊地意識到,只是沒想到張道玄能夠直接提出來。
然而劉宗周突然看了看朱由崧,在未來的一國之君面前,否定千古以來的天命之說,那對於皇帝來說,是一種很大的衝擊。好在朱由崧並沒有絲毫生氣發作的意思,他對張道玄的思想早有理解,在山東大學的時候,他就在宣揚這一套“天由民定”的理論,並且已經贏得了不少人文人士子的贊同。
第三十七章 道法憲法(下)
**星對張道玄的這套“為民請命”的理論,從心裡就感覺不妥,不過張道玄卻打著“荀子”的名頭,荀子在現在的儒家學者看來,根本就是一個異類,而且還培養出了韓非子這樣的法家翹楚,更像是一個儒法之間的人物,不過他的學問卻令人佩服,因此儒家對他基本上就是冷處理,不提不用不宣揚。
朱由崧非但沒有怪張道玄,反而笑道:“在憲法當中,百姓之說不妥,我大明何止百姓,若是加上番夷,千姓也不止,與其叫做百姓,到不如說是國民,凡是我中國之民,大明之民,都適應於此法!”
**星雖然想說些什麼,不過因為他們東林黨的一部分人,在站隊的時候出了問題,楊漣、李三才這等東林骨幹居然成了叛逆,最後雖然被朱由菘特赦免死,因此**星等人在面對朱由菘的時候,總感覺抬不起頭來。
“國民,中國之民,大明之民,這種說法倒是比百姓更加合適!”劉宗周作為憲法編纂的主要負責人,對於憲法也有自己的一套理解,如果這套憲法真地透過了,那就是在皇帝和朝廷頭上戴了一個金箍,在行政司法等方面,都不得不受到制約,只是真有哪個帝王願意將自己的權力束縛住嗎?
劉宗周正色說道:“殿下,這次我與趙大人張先生前來,是為了向殿下問計,如何編纂憲法!”
朱由崧笑道:“劉先生,你認為我要什麼樣的憲法?”
劉宗周說道:“若是為殿下所計,那麼如今的憲法就是最好的法典……”
“若是為天下計呢?”朱由崧直接將劉宗周意猶未盡的話說了出來。
劉宗周索性說道:“若為天下計?殿下所要的憲法又是什麼樣的憲法?”
朱由崧笑道:“這憲法之說,其實是當日王博問我要的一個承諾,他們承諾支援我掃平逆黨,而要的就是確保他們的財產權利,不會因為朝廷的強力政策受損,不過憲法並不只是對王博,也不只是對他們的南北財團,而是針對整個大明國民,我希望在大明,每個公民都能夠追求財富,來獲取更好的生活,只要是合法的,就不會因為觸犯了朝廷或是某個權貴,而遭到打擊。除此之外,就是確立議會制,皇爺爺身為一國之君,治國有方,不過大明朝當中能有幾個真正英明的皇帝,別的不說,至少我就不可能做到像皇爺爺那樣,一旦怠政,那麼權力必然付諸內閣朝臣,那又如何保證這些朝臣都是忠誠能幹的人?皇帝身居內宮,並不知道民間的事情,因此需要議會來反應民間的聲音,不至於讓皇帝對外界一無所知,同時也對內閣進行約束!”
劉宗周聽得眉頭直皺,朱由崧已經儘量將他的思想不那麼激進了,不過仍然讓劉宗周有些難以接受,說道:“如果真要如此,那麼太祖定下來的戶籍政策,幾乎是名存實亡了!士農工商,四民之分,恐怕也不復存在。”
“當年太祖定下軍戶匠戶等等諸多戶籍,不過是為了讓百姓安於此業,休養生息而已,然而如今經過數百年修養,有的家族甚至擴充了幾十倍,誰能夠保證巧匠後人全都是巧匠……”朱由崧只是否定了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