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改了。不過就算提前改了名,也阻擋不了這個著名的思想家、經學家、史地學家和音韻學家的成長規律,更別說此刻他還擔當著監督黨的黨魁一職。
顧炎武年輕時在江浙一帶求學,也曾經加入過復社,受到當時的正統儒家的影響,考慮問題的角度往往放在世家大族上面,故而剛剛在共和國考取公務員的時候,實際上張弘斌並不是很待見他。說到底,那個時候的顧炎武,還是太年輕了點,稜角還沒有磨礪乾淨,思想更是轉不過彎來。
近幾年,隨著共和國統一華夏,隨著世界慢慢展現在他們的眼中,隨著各國的歷史發展資料源源不斷填充進圖書館裡,顧炎武也開始反思,過去自己所學,是否就真的適合現階段的華夏。
當他突然產生這個想法的適合,他也曾經害怕過,因為覺得自己是不是有點‘離經叛道’了。
然而,隨著孔氏一族的種種陰謀曝光之後,過去的信仰被徹底擊碎,在沉淪之中,他不得不反思儒家該如何去從?
共和國不興儒家,但並沒有排斥儒家,甚至張弘斌也多次在文化交流會上,言明儒家是華夏的傳統文化,其起源和本質來說,對於國家的治理,尤其是精神文明建設有很大的意義。
聽得出來,張弘斌是真的重視儒家文化,但卻不提倡公務員過度的鑽研儒家文化。
顧炎武也不是一個愣頭青,更不是完全沒有接觸過政務的白衣書生。他心裡非常清楚,張弘斌就是希望公務員能夠務實,真真正正的為百姓做實事。而治民卻是一個需要多種學識才能夠做好事情,儒家在這方面僅僅給出一個理想,卻給不了任何人可以吃飽飯的乾貨。
心中掙扎了很久,顧炎武不得不虛心向已經退休在家的徐光啟進行討教,因為他聽聞早些時候,徐光啟在家中試著整理過去的儒家學問,要認真還原儒家學問的本色。
在以前,這種行為是被士人們口誅筆伐的,但如今顧炎武卻是知道,這才是儒家的希望。
只可惜,徐光啟的身體雖然算不上差,但也好不到哪裡去,主要體現在精神上已經沒有那麼旺盛了。故而他每次到徐家請教學術問題,徐光啟都讓他在自己的書房裡面看以前整理好的稿子,而顧炎武在看完之後,再整理好自己的疑問,挑選最關鍵的幾個問題,在徐光啟精神還好的情況下提問。
幾個月下來,也是大有收穫,儒家真本在一老一少的共同努力下開始完善,開始成型。
這是戰國時代的儒家真本,而且還是專門標註了標點符號,方便後人閱讀的最新版本。但這個版本或許適合戰國時代,或許適合以前的封建主義朝代,但絕對不適合共和國。或者說,這份真本的時代觀已經有點落後了。
徐光啟已經沒有精力繼續修改,這也是他一直沒有釋出的原因。而在那個時候開始,顧炎武接過了這個艱鉅的任務,開始結合新時代的學說知識,以及手中的儒家真本,小心翼翼的將其糅合在一起,讓它變得更加的潮流,更加的實用。尤其是實用這點,顧炎武很清楚,只有實用才是張弘斌最關心的。
在一切完成之後,結合天人合一的儒家思想,放在當代而言,就是注重於環境和人類共存的問題。說到底,就是可持續發展這個必須要被重視的新課題。
於是,在確定好了稿件,並且經過徐光啟的認可和潤筆之後,正式在日報進行刊登。
最後,甚至被張才發現,直接申請前去治理黃河兩岸水土流失嚴重的問題。當然,顧炎武此刻還不知道這點。
終於,在某天按照日常的習慣,在崗位上認真工作的時候,皇家親衛找到了他告訴他陛下有請。
那一刻,顧炎武並沒有害怕,也沒有欣喜若狂,只是默默的整理好手頭上的工作並與同事交接好任務,然後這才整理好衣服發冠,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