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的普通民眾也不時表達一下對唐朝的嚮往之情,有的甚至很羨慕唐僧生在唐朝,都想下輩子託生在唐朝。
由此可見如來傳達的第一個精神完全是一派謊言,把拯救南贍部洲人民於水火中作為輸出佛教理論的理由很是牽強,此話不過是作為領導的如來在開會的時候唱的高調罷了。這也是所有作為大領導的一貫做法。
再看第二個精神。
第二個精神充分表現出如來實施革命行動的智慧。主動去送不如讓他們來求。為什麼這麼說?
主動去送表明自己的東西太過便宜,而且別人還可能不會接受。聯絡我們現實的活動,上門推銷的東西有幾個我們會馬上就接受,說不定還會把推銷員給罵出去。只有上門的買賣好做,不但顯得自己的東西好,而且買賣做的還很順利。如來是很懂市場營銷的。
從廣告學的角度說,讓人來取,而且是歷盡千難萬苦來取,有很大的宣傳效果,就如同現在電視裡的醫藥廣告,讓患者來說話來推薦,可信程度比較高。而南贍部洲的人自己來求經就充分顯示出佛教理論的有效性。都來看看啊,我們自己的人命都不要,而走十萬八千里去取他的經,可見人家的療效確實很不一般啊。
再一個從被輸出方政府的角度來說,你不經過我的同意,就擅自把你的革命理論拿到我的國家來,你當我不存在嗎,這勢必要激起被輸出國政府的懷疑。而政府不合作,事情就很不好辦了。如果是被輸出國自己要求的,那另當別論了,這也可以避免別的政治勢力說閒話。
所以如來輸出佛教理論的策略是很高明的。但是越是高明的策略越是需要極其周全的策劃和能幹的人才能完成,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會前功。
向東方輸入佛教,這項行動關涉到好幾方的利益,起碼會牽扯到四方力量:
一是以如來為首的佛教
二是以玉皇大帝為首的天庭
三是以太上老君為首的道教
四是以唐太宗為首的唐朝政府
西經東輸的計劃要想成功,必須要取得這幾方高層的一致同意才行,有一方不同意,這個計劃就不能成功。
取得四方的一致認同,這是一個很複雜問題,這充分考驗如來的智慧。
解決這個問題後,接下來就是另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取經隊伍的人員構成。
取經人員不是誰都可以去的,這裡有幾個標準:
一、 對佛教要絕對忠誠。
這個很容易明白,只有忠誠佛教,才能有堅定的毅力把取經的任務完成,並且保證不出差錯。
二、 要有真本事。
取經不但是個理論活,更是一個業務性很強的工作,不是誰都可以辦,取經人員要有足以應對突發事 件的能力
三、 需要各方都接受。
取經活動本事既然是四方同意的結果,當然取經人員的錄取也要照顧各方的利益,這不但能讓各方對取經放心,不至於懷疑如來的動機,而且還可以減少取經的阻力。
策略有了,關鍵是實施,可以說唐僧取經從開始就在按照如來的意願發展的,至於如來如何達到他的目的,就是本書所講的了。
第2節 悟空出世
悟空活過三回,第一回得道前,第二回得道後,第三回成佛後。每一回的活法都不一樣,境界也不同。
悟空與眾不同,從他出生就可以看出來了,他是從石頭裡面蹦出來的,說他沒有父母一點也不假,如果非得給他找個父母的話,只能是天為父地為母,所以悟空在不姓孫之前應該姓天。
悟空出生的時候,崩裂的聲音竟然都驚動了上天,這注定悟空不平凡的一生。
剛出生的悟空和一般的猴子沒有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