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部分

。氣發於水中。則為漚泡。

氣散。則漚亦破洩矣。

黃帝曰。願聞下焦之所出。岐伯答曰。下焦者。別迴腸注於膀胱而滲入焉。故水谷者。常並居於胃中。成糟粕而俱下於大腸。而成下焦。滲而俱下。濟泌別汁。循下焦而滲入膀胱焉。

下焦之部署。在胃之下口。別走於迴腸。注於膀胱而滲入焉。故水谷者。常並居於胃中。成糟粕而俱下於大腸。就下焦之氣。濟泌別汁。循下焦之經。而滲入膀胱。氣化則出矣。

黃帝曰。人飲酒。酒亦入胃。谷未熟而小便獨先下何也。岐伯答曰。酒者。熟谷之液也。其氣悍以清。故後谷而入。先谷而液出焉。黃帝曰善。餘聞上焦如霧。中焦如漚。下焦如瀆。此之謂也。

飲酒者。先行面板。則水津四布。而下輸膀胱矣。三焦下俞。出於委陽。並太陽之正。入絡膀胱。

約下焦氣化而出。故小便獨先下。此承上文而言下焦之氣。主決瀆水液。故帝曰善。餘素聞雲。上焦如霧。中焦如漚。下焦如瀆。此之謂也。按、此篇論營衛之生會。夫水谷之精氣。清者為營。濁者為衛。營在脈中。衛在脈外。此營衛之生也。陰陽異位。又何焉會。故復論三焦之所出。以明其會焉。衛出上焦。而上焦常與營俱行陽二十五度。行陰亦二十五度。營出中焦。而中焦之津液。隨三焦出氣。以溫肌肉。化赤為血。以奉生身。營衛之行。不失其常。此營衛之會也。故獨得行於經隧。命曰營氣。言與衛相將於脈外。而又獨得行於經隧之中。是肌腠經脈之外內。皆有此營也。陰陽血氣之離合出入。非熟讀諸經。細心體會。不易悉也。

卷三

四時氣第十九

屬性:黃帝問於岐伯曰。夫四時之氣。各不同形。百病之起。皆有所生。灸刺之道。何者為定。岐伯答曰。四時之氣。各有所在。灸刺之道。得氣穴為定。故春取經。血脈分肉之間。甚者深取之。間者淺刺之。夏取盛經孫絡。取分間。絕面板。秋取經俞。邪在腑。取之合。冬取井滎。必深之留之。(間去聲)

此篇論四時之氣。出入於面板脈絡。而皮肉筋骨。乃六腑之外合。故百病之起。有因於在外之面板脈肉筋骨。而及於內之六腑者。有因病六腑之氣。而及於外合之形層者。內因外因。皆有所生。知其氣之出入。則知所以治矣。四時之氣。各有所在。故春取經脈於分肉之間。夏取盛經孫絡。分肉面板。蓋春夏之氣。從內而外也。秋取經俞。邪在腑。取之合。此秋氣之復從外而內也。

冬取井滎。必深而留之。謂冬氣之藏於內也。此人氣之出入。應天地之四時。是以灸刺之道。得氣穴為定。按、本藏篇曰。肺合大腸。大腸者皮其應。心合小腸。小腸者脈其應。肝合膽。膽者筋其應。脾合胃。胃者肉其應。腎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應。乃髒合腑而腑合於形層。是以有病溫瘧皮水之在外者。有腸中不便。腹中常鳴之在腑者。

溫瘧汗不出。為五十九 。

此外因之邪。病在於骨髓也。素問瘧論曰。溫瘧者。得之冬中於風寒。氣藏於骨髓之中。至春則陽氣大發。邪氣不能自出。因遇大暑。腦髓爍。肌肉消。腠理髮洩。或有所用力。邪氣與汗皆出。

此病藏於腎。其氣先從內出之於外也。是以汗不出。則邪不能去。當為五十九 。以第四針五十九刺骨。

風 膚脹。為五十七 。取面板之血者盡取之。( 即水以水為疾也)

此外因之邪。病在於面板也。 、水病也。因汗出遇風。風水之邪。留於面板。而為腫脹也。

為五十七 。取面板之血者盡取之。蓋邪在面板。當從膚表而出。五十七 。詳素問水熱穴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