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我建議31日傍晚開始做撤退準備工作,撤退前全線發動一次佯攻麻痺日軍。午夜以後開始撤軍。日軍已經是一支疲憊之軍,不可能實施追擊作戰。另外,張家口撤退後,兩日以後,沽源、兔兒山防線也要陸續撤軍,爭取9月5日之前全部撤完。”傅作義說:“好!我立即上報太原總指揮部,把我們的想法如實彙報。”
接著傅作義擬定電文上報太原司令部。林接說:“傅總,情報顯示,日軍在多倫構築的野戰機場已經完成,總指揮的預判是正確的,下一步日軍肯定會向察哈爾發動大模的進攻。目前日軍又從赤峰向多倫徵調了三個師團。一旦多倫進駐作戰飛機,我想不出半個月,日軍就會發動更加猛烈的攻勢。淞滬戰場日軍攻勢非常強悍,北部戰場日軍必然要遙相呼應,日軍不是提出了三個月佔領中國嗎?”
第三百一十六章 揪心的戰局
淞滬會戰爆發,迅速掩蓋了北方日軍進攻的乏味。所有的焦點全部集中到淞滬戰場。關鍵是上海作為世界上名聲顯赫的國際大都市,在世界上引起巨大反響是必然的。淞滬開戰之初,老蔣由於兵力調動不力,未能及時堵塞江河要道,未能及時消滅三千日軍海上陸戰隊及攻佔日海軍的要塞,致使日軍很快集中兵力登陸作戰,迅速展開大規模的進攻。
由於上海是不設防的國際都市,因此中國軍隊在上海沒有駐軍權。日軍發動七七事變後,這紙公文作廢,中國軍隊開始向上海開拔,旨在先期消滅上海地區所有的日軍,可是此戰役的目的一開始就落空。或許受北方戰役的影響,一開始日軍就動用四個師團在上海登陸,開始發動凜冽的攻勢。與原有的歷史相比,兵力增加一倍,而且日軍準備很完善。
一開始雙方爆發了空戰,老蔣把僅有的400架能作戰的飛機全部投入戰場,截止到8月底,老蔣的飛機損失殆盡。最令穆亞平吃驚的事情是,截止到8月底,老蔣在淞滬戰場已經投入70萬大軍,而日軍也在淞滬戰場投入了9個師團,兩個混成旅團近30萬兵力,而日軍海上戰艦也增加了三分之一,除了第三、第四特混艦隊加入戰團外,還額外增加了一半第一特混艦隊的戰艦,航空母艦竟然派來了四艘。這種變數讓穆亞平揪心起來。
對照原有的歷史,日軍在淞滬戰場投入的總兵力足足提前了半個月,哪嘛日後日軍在金山登陸的第十軍,兵力足足有十萬人,不難看出,日軍的總兵力將達到40萬人,這種變局是穆亞平最擔心的。日軍如此舉措完全是受張家口防禦作戰影響所致,正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其蝴蝶效應已經深深影響淞滬戰場。
一開始馮玉祥擔任前線總指揮,但是很快被老蔣取而代之。副總司令是顧祝同,右翼防守兵團總指揮是張發奎,並下轄第8集團軍、第十集團軍。中路總指揮是朱紹良。下轄第9集團軍、第21集團軍。左翼總指揮是陳誠,下轄第19集團軍、第15集團軍。由於中國境內交通不便,時下不少部隊正在趕路,而淞滬前線實際兵力也就50萬人左右。
此時,在太原戰區司令部裡,彭德懷站在軍用地圖前沉思,而穆亞平坐在桌子前,緊蹙眉頭望著面前一張紙發呆。根據淞滬戰場的情報,陸續整理出來的雙方武備情況放在穆亞平面前。穆亞平望著紙上一連串的數字在拼命搜尋記憶,對照淞滬戰場的情況。當年穆亞平參軍後,曾對淞滬戰場進行了深入研究,因此他對淞滬戰場的雙方情況非常熟悉。
紙上顯示出國軍投入了78個師、7個獨立團、3個暫編旅等不意外,但是出現了13個炮兵團的資料令他震驚。顯然老蔣增加了炮兵團的數量。自從去年穆亞平為老將提供炮用鋼材後,顯然老蔣的火炮數量倍增。他知道老蔣三個月前新組建了三支炮兵旅。哪嘛充分說明老蔣把新編的炮兵旅拉上去了,原有的歷史是7個炮兵團,現在幾乎增加了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