黴變。
有了這種人力收割機,就能在短時間內收穫稻穀,既節省人力物力,又可避免天氣因素帶來的浪費,從而提高單位面積的稻穀收穫率。
李宗吾熱切地說:“這種機器就該趕快點生產出來,我幫你們聯絡楊森和劉湘,把收割機推廣到四川去。”
楊森去年還是四川最大的軍閥,因為收留兵敗的吳佩孚,從而被國民政府免除軍政職務。
國民政府雖然無法收拾四川軍閥頭子,但卻有中央大義在。楊森被免職後,他手下的野心份子立即蠢蠢欲動,郭汝棟趁機自立,範紹增(範傻兒)轉投劉湘,從而實力大損,劉湘卻順勢崛起。
以李宗吾在四川的名氣,不管是楊森還是劉湘,都對他頗為看重,幫忙推廣人力收割機是件很容易的事情。
周赫煊喜道:“若是收割機能在四川順利推廣,那當然最好。”
李書華說出自己的想法:“找商人合作推廣速度太慢,還是找政府更為合適。”
周赫煊仔細思考道:“那就找農礦部合作吧,農礦部部長易培基也在上海,跟去找虞洽卿合作不衝突。”
國民政府建立之初,是沒有農業部和農林部的,名字叫做農礦部,統管農林漁牧等工作。
此時的農礦部長,正是李石曾的姻親易培基。此君不僅擔任農礦部長,而且還兼任勞動大學校長,全上海的教育工作都歸他管由於國民政府對教育系統動刀,很快就要在上海設立教育局,首任局長恰好是跟周赫煊有私怨的陳德徵。
商量好計劃,眾人立即分頭行動。
李宗吾也不等吳稚暉回來了,直接辭職跑回****忙推廣人力收割機。而周赫煊則跟李書華前往上海,找易培基、虞洽卿商量官商合作事宜。
張樂怡感到很無奈,這趟南下說是去廬山提親,可中途要辦的事情太多,正事只能一拖再拖。
兩天後,周赫煊在上海見到農礦部長易培基。
他沒有遞名片也沒有投拜貼,直接讓人把李石曾的墨寶送去。再加上李書華和易培基都屬於留法派,初次見面氣氛便很融洽。
“周先生,潤章,這機器真有你們說的那麼好用?”易培基有些不相信。
李書華胸有成竹道:“不妨先試試。”
周赫煊建議說:“我們可以找一塊已經成熟的稻田,在請眾多記者和商家前來見證。把稻田分為均等的兩部分,一面由收割機負責收割,另一面用傳統方式收割。你看如何?”
“這法子好,直觀而可信。”易培基笑道。如果真能成功推廣收割機,並給廣大農民造福,對他而言也是提高名聲和政績的大好事。
……
如今中國廣泛種植的還是傳統稻穀,生長週期比後世雜交稻稍長。
七月底到八月初,比較早熟的稻田已經一片金黃,晚熟的則要等到八月中旬和下旬。
這天早晨,由農礦部官員、報社記者、上海商界代表組成的隊伍,浩浩蕩蕩地開赴上海遠郊的金山地區。
“易部長、虞先生、周先生、李先生、梁記者……”當地富紳孟懷明上前逐一抱拳敬禮。
孟懷明是金山的大地主,這次收割實驗就選在他的稻田裡進行。
當地農民紛紛跑來看稀奇,記者和商人也對此非常感興趣,就等著看比賽結果。
一塊金黃色的稻田被分成兩部分,四個長工使用傳統收割方式,另外兩個長工使用人力收割機。
李書華擔任裁判,他開啟懷錶喊道:“預備,開始!”
最初時,由於長工對機器不熟悉,搞得手忙腳亂,常常顧手不顧腳。慌亂之下,甚至出現把稻杆攪進脫粒輪,導致機器被卡住的狀況。
而另外四個長工,則非常利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