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3部分

非常瞭解孫權的為人,雖然他現在在感情衝動之下讓出了印綬,但是日後這份感情變淡以後,定然不會甘心居於忍下,再加上此人一向善於籠絡人,將來必定會造成江東的內亂,到時候恐怕自己的兄弟子侄將會遭受滅頂之災,還不如現在就把位子直接讓給他。

更何況三弟孫翊雖然更加像父親和自己,勇猛剛烈,但是如今不是開創基業的時候了,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應該保住這份基業,而在這方面,能夠團結眾文武、善於發掘人才、精於理政、能夠忍辱負重的孫權才是最好的人選,在眾兄弟之中也只有他能夠擔當起這份責任,與荊州的劉琦相抗衡。

所以孫策堅決要求把印綬送給孫權,沉聲喝道:“現在不是推讓的時候,你要記住,你的肩上所揹負的,是沉甸甸的責任,你作為江東之主,應該擔負好這份責任,守住父兄基業,稱雄諸侯,尤其不要忘了劉琦小兒,正是他們父子,阻斷了父親和我成長的道路,你若真心想要讓我安心的話,有朝一日擒殺了劉表夫子,將他們的首級到父親和我的墓前祭奠,我即便是在九泉之下,也能瞑目了。日後如有內事不決,可問張昭,外事不決,可問周瑜。”

在此之後,孫策又把三位親兄弟孫翊、孫匡、孫朗,五位從兄弟孫賁、孫暠、孫瑜、孫皎、孫奐、孫謙和妹妹尚香盡皆叫進來,鄭重的囑託道:“吾死之後,汝等並輔仲謀,宗族中敢生異心者,眾共誅之,骨肉為逆,不得入祖墳安葬。”

之後孫策又對孫權說道:“吾弟日後定要代我向母親行孝。母親,請恕孩兒不孝,先行一步了,賢妻,請恕吾不能相陪,日後孝敬尊姑、撫養紹兒的重任就交給你了。”

說完之後,孫策又命人給周瑜寫信,囑託他在自己身故之後,定要盡心輔佐孫權,萬勿懈怠,待信寫完之後,孫策簽上了自己的名字,這才瞑目而逝。

孫策一聲英烈,戰牛渚,據曲阿,拔吳會,平會稽,短短六年時間就橫掃江東,成為整個時代年輕人中最傑出的代表,沒想到竟然就這麼命喪宵小之手。

孫權見兄長孫策就這麼撒手人寰,不由得心中大慟,放聲大哭。

他現在倒不是虛情假意,而是發自內心的感到後悔和悲痛,如果沒有自己的話,大哥肯定還能繼續率領江東群英與劉琦相抗衡,現在一直待自己無比關心和愛護的大哥故去了,而且還是和自己當初做下的一個愚蠢決定有關,感情的難捨和內心的譴責之下,自然是情難自已,淚如雨下。

帳內眾文武和家人們看到孫權如此,盡皆暗暗誇讚孫權重感情,即便是當初力主將繼承人選為孫翊的張昭,也是暗暗點頭,稱讚孫權仁義。

當然,這裡面也有一人例外,這就是孫策的一名親兵隊長徐逸,他從孫策遇害之後就立即斷定,這一次孫策遇刺絕對是與孫權有關,昨天孫權返回宛陵,正好帶了他所記掛的那名同鄉,他便找來那名同鄉詢問,之前與自己見面的那位叫劉射的朋友現在可還好,卻見那名同鄉一陣猶豫,然後悄悄在他耳邊說道,劉射已經失蹤數日,好像是新任主公孫權讓他去做什麼事情,並且說道,同此人一起去的還有兩個人,但這兩個人他那名同鄉也不認識。

直到這時,徐逸就已經完全確定,這次陰謀暗害孫策的,肯定就是孫權了,正是因為先入為主,徐逸看到面前的孫權一臉的虛偽和假仁假義,根本就沒有半分的兄弟情義,甚至連人情味都沒有一絲。

徐逸冷眼旁觀,看張昭勸慰孫權顧全大局,先想辦法安定局面再說。

見孫權推讓了一番,又被張昭正色相責,無奈之下只好答應即位,並向朝廷上表,要求繼承孫策安東將軍職位,並請為會稽太守,同時請求把吳侯的爵位傳給侄子孫紹。

略作商議之後,孫權又派使者闞澤前往許昌見曹操,表示願意臣服之意,並且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