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郡南徐,孫權官邸。 華歆聞說出使許都,欣然領命,便請齎表而行。 孫權至此反悔,卻又有些不捨。 華歆看透孫權心思,笑道:將軍因能遵奉皇帝,方得車騎將軍之封。但因赤壁之戰,卻與曹公結怨,其實便是背叛朝廷。某此去許都,於公深有兩便,將軍何必猶豫不決? 孫權:不知何謂兩便?願聞其詳。 華歆:其一加深天子之寵,其二以釋曹公之怨。有此兩便,豈不是好?而今江東人才濟濟,文武皆備;將軍留我一個無用之物,何如遣去許都,以為江東喉舌? 孫權聞而大喜:既是如此,一切拜託先生。望在曹公面前,為某多多美言。 豫章士子聽說華歆欲進許都,乃聚賓朋好友及昔日同事千餘人,都來賀喜,並集資數百金相贈,以為程儀。 華歆來者不拒,暗中卻在贈金上一一作了標記,寫上某某所贈。 來日臨行之前,眾親友在江邊擺酒,與華歆餞行。 華歆將贈金全部擺於案上,對眾友說道:某本無拒絕諸位饋贈之心,故昨日所贈皆受。但思此次孤車遠行,路上盜賊蜂起,所謂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望諸位為某設計周全。若無良策,則請收回高誼,便如同救某性命一般。 眾人見此,知其拒禮之心甚決,只好收回各自所贈,復讚歎華歆高尚品德。 華歆與眾友宴罷相別,徑赴許都來見曹操。 曹操大喜召見:某思見先生久矣。前屢次相請不至,今受孫權之命來使,卻是為何? 華歆:名為吳使,實為應丞相之召,前來效命朝廷。某居吳地,若不奉命而私自前來,必為孫權所害。 曹操:則孫權命公來使,究為何事? 華歆:孫權令某來見天子,是為表奏劉備領荊州牧,以漢上九郡大半歸之。 曹操大驚:如此鼎足之勢已成,某終不能平定天下!那劉備今得荊州,困龍入海,是我大敵也。況復又與孫權結親同盟,互相表奏! 華歆:天子今在明公掌握,是否准奏,倒不需為難。 程昱忽插言道:他有表奏,丞相豈不更以天子之名敕封,離間其盟? 曹操:此言何意? 程昱:東吳所倚仗者,無非是大都督周瑜以及老將程普。丞相前番表奏周瑜為南郡刺史、領江陵太守,今可更封程普為江夏太守,並派使者齎持印信到江東賜發,命周瑜、程普剋期到任。則其二人必與劉備為仇,動用兵馬爭其封地。我乘其火併而圖之,不亦善乎? 曹操大喜讚道:仲德之言,正合孤意。 遂鑄印信,遣使送去南徐;又封華歆為議郎,兼司空從事、大理少卿,留在許都。 天子使命到了東吳,周瑜、程普各自拜受職印,並遣部將護送天使還都。 周瑜既領南郡,遂上書吳侯,乞令魯肅去討還荊州。 孫權以周瑜書信讓魯肅觀看,魯肅笑道:此雖是曹操離間之計,但某也正想往荊州走上一遭,觀看劉皇叔和孔明下步動靜。 說罷即調快船三隻,率二十名水手,直奔荊州而來。 劉備與孔明在荊州廣聚糧草,調練軍馬,忽聞魯肅渡江來到,遂迎入府衙,落座獻茶。此番未待魯肅開口,孔明先問:子敬遠來,可是為了討還荊州? 魯肅驚問:先生何以知之? 孔明笑道:孫仲謀表奏我主為荊州牧,曹操將計就計,卻又封周瑜為南郡刺史,程普為江夏太守。此欲令我兩家自相吞併,他好於中取事也。此中奧妙,不但子敬曉得,公瑾也自深知。子敬此來非為討荊州,是來探問我主今後行止罷? 魯肅大笑:人道孔明多智類妖,果然不虛。那倒省我多此一問,即請明言。 劉備答道:前經赤壁一戰,我兩家雖勝,但若與曹操抗衡,尚有不能。需進取西川,聯巴蜀與吳越之地,據長江以拒曹操,尚保萬安。 魯肅驚問:如此說來,皇叔有進取西川之意耶? 劉備:某在借荊州之時,便有兵進西川之意,但仔細想來,卻於情理上有些不妥。 魯肅:未知有何不妥? 劉備:那劉焉向任冀州刺史,與我同宗。今若取其子劉璋城池,恐被外人唾罵;若要不取,還了荊州,何處安身?事出兩難,還望子敬與公瑾為我謀之。 魯肅聽他說得在理,便安慰道:皇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