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幕:建安二十二年正月,曹魏徵吳。 曹操即立太子,治兵完畢,再次興師伐吳,率軍進入居巢。 征途漫漫,朔風勁吹,寒雨透甲,春寒料峭。曹操下令三軍,向濡須口發動進攻。 孫權以呂蒙為都督,據守濡須塢,扼控濡水與長江交匯處,置強弩萬張,以拒曹軍。 天氣惡劣,風雨交加。兩軍立於泥水之中,衣甲盡溼,苦不堪言,互動進攻,互有勝負。二月天氣轉好,曹操令前軍進屯郝溪,大舉而進。 因彼時張遼、臧霸未至,曹仁屯樊城,夏侯淵、張合等守漢中,眼前並無上將,便命漢中降將楊白為先鋒。 楊白雖為漢中名將,但不習水戰,又不知地形,初領重任,手足無措,舉止失當。恃勇而至,立足未穩,不及安營紮寨,便聽濡須塢內一聲炮響,遍地兵馬殺來。 東吳三軍都督呂蒙一馬當先,親自率兵出戰。楊白挺刀出迎,被呂蒙一刀削下半個腦袋,死屍倒栽於馬下。吳軍齊上,一場激戰,曹兵大潰,敗退逃回大營。 曹操聞報,親引大軍趕到,復以泰山降將孫觀為先鋒大將,再對濡須口發起猛攻。 字幕:孫觀,字仲臺,兗州泰山人,匪號孫嬰子。 鏡頭閃回,敘述孫觀來歷。 孫觀早年與臧霸結伴,跟從徐州刺史陶謙討伐黃巾,因功官拜騎都尉。 陶謙死後,將徐州讓與劉備,孫觀便為劉備部將。後因見呂布引兵襲奪徐州,孫觀不恥呂布為人,不肯奉其為主,即與臧霸、吳敦、尹禮、昌豨等結交聯合,屯軍自守。 呂布與曹操交戰之時,孫觀因曹操當年屠殺徐州百姓,便隨臧霸支援呂布以抗曹操。 其後呂布被曹操所滅,臧霸歸降,再招降孫觀等眾,歸於曹操部下。 孫觀自追隨曹操以來,與臧霸一起四出征伐,每戰必一馬當先,衝鋒陷陣。因平定青州、徐州賊寇,計其功勞,僅次於臧霸,獲封呂都亭侯。兄孫康亦討賊有功,獲封列侯。 河北之戰時,孫觀引軍與曹操會師南皮,拜為偏將軍,遷任青州刺史。 閃回結束。此次大戰濡須,孫觀隨徵,遂繼楊白之任,統領前軍,攻打濡須。 呂蒙見曹軍復至,便與濡須都督蔣欽聯手抗敵,毫不示弱,率軍奮力抵擋。從早至午,曹軍蜂擁而至,不斷增兵。呂蒙等雖勇,但寡不敵眾,堪堪勢危。 正這此時,只見江面上號鼓連天,一支軍馬泊舟上岸殺來。呂蒙觀之,原來是周泰率軍而至。吳軍大振,返身殺回,戰陣複合。 曹將孫觀見狀,親登高阜,援鼓而擊,指揮曹軍再進。 吳軍雖得周泰一支生力軍到,畢竟還是兵少,稍刻又顯不支。正在此時,又一軍從濡須城中殺出,為首二將,乃中郎將徐盛、偏將軍朱然,各率一千軍前來參戰。 徐盛衝鋒在前,抬頭見高阜處有一曹將擂鼓呼戰,引弓搭箭,發矢射去。只聽弓弦響處,已射中孫觀右肋,大叫一聲跌下高臺。幸被部下接住,不至於死,搶救而去。 孫觀帶箭推開部將,勉強上馬,揮動令旗,命令中軍緩緩退回,兩翼張弓搭箭側應。 吳軍見對方兵多,兼且陣形不亂,由此不敢追擊,遂引得勝之軍,返回塢中。 呂蒙因大勝魏王,凱旋濡須塢中,親設酒宴,與諸將賀功。酒席宴間,蔣欽向徐盛屢屢敬酒,在群僚面前盛讚其勇:我軍以寡敵眾,屢次履險。若非徐公一箭定乾坤,將曹將射下高臺,曹軍必不能退;若待曹操親引其後軍來時,我必危矣。 徐盛明知蔣欽與自己向來不和,見其如此,不由大為驚異。待見蔣欽稱讚發乎熱誠,這才放心,說道:某前曾擅自處死將軍部屬,將軍不計前嫌,高風雅量,在下不及。 蔣欽笑道:將軍稟公執法,何罪之有?倘蒙不棄,願為摯友。 呂蒙大喜,分別向二將獻酒致敬。當時滿座同歡,合力同心。 再說孫觀帶傷引軍退回,途遇曹操親引大軍而至。 曹操聞報孫觀擂鼓催戰受傷,親至其帳,善言慰勞:將軍受此重創,猶為勇猛,真壯士也,堪與許仲康相比。但公身為大將,為國家樑柱,不宜更應惜身自重乎? 孫觀傷重,當晚死於營中。曹操甚為惋惜,即令其子孫毓襲其爵,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