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十八集 文明太后

範縝自幼家境貧寒,與母親相依為命,並以孝謹聞名。貧而好學,十多歲時即到千里之外沛郡相縣求學,拜名儒劉瓛為師。範縝勤奮好學,成績遠超同門學友。

劉瓛十分鐘愛,親為行加冠禮。劉瓛頗有聲望,門生多是車馬貴遊子弟,錦衣玉食,狂妄自大。範縝常布衣草鞋,步行攻讀,卻並未因此自卑自愧。

範縝懷才不遇,二十九歲時已白髮皤然,寫下《傷暮詩》及《白髮詠》,抒發不平,寄託不屈厄運之志。

建元元年,蕭道成奪取劉宋政權,建立南齊。為鞏固統治,齊高帝起用新人,範縝由此踏上仕途,任寧蠻主簿,後遷為尚書殿中郎。齊武帝甚賞其才,故遣為使,與北魏和親。

時有齊竟陵王蕭子良,精信佛教,常聚會名僧,講論佛典;同時在京都雞籠山西邸官舍禮賢納士,交遊賓客,聚會文學名士。

蕭衍、沈約等“竟陵八友”及範縝等人,皆遊於其門。這些名士多為佛門信徒,篤信因果報應,唯範縝對這此嗤之以鼻,大唱反調,盛稱世上無佛。永明七年,竟陵王蕭子良聚集門下佛徒名士,與範縝展開論戰。

蕭子良率先問道:卿言不信因果報應,則人何有富貴貧賤之分?

範縝答道:人生如花,同時開放,隨風飄落,各擇其居。有因風拂簾帷而飄落廳室,留於茵席;有因籬笆遮擋而掉入糞坑,或陷泥渠。殿下猶如花留茵席,下官則是落於糞泥者也。貴賤雖然不同,因人際會有異而已,何來因果報應哉?

蕭子良不以為然,但無言以駁。

坐中名士亦各言出機鋒,紛紛辯難,範縝皆以鋒芒相對,不肯折服。經過交鋒,範縝乃著《神滅論》,提出“形存神存,形謝神滅”無神論觀點。

《神滅論》甫經問世,士林爭相傳抄,朝野一片譁然。

蕭子良不服,調集眾僧名士,軟硬兼施,輪番圍攻範縝。太原名士王琰借儒家孝道撰文立著,範縝以反問而駁,使王琰啞口無言敗陣。

由於難以辯倒範縝,蕭子良便派名士王融以官爵拉攏,範縝復不為所動。

齊明帝建武中葉,範縝遷領軍長史,改任宜都太守,仍堅持神滅論,不信鬼神。

宜都轄境夷陵有伍相廟、漢三神廟、胡裡神廟,鄉人篤信三廟有靈,經常祭祀。範縝下令斷其香火,嚴禁祭祀。後因母去世,範縝辭官守喪,自此直至梁初,居住南州不仕。

永元三年,梁武帝蕭衍自襄陽舉兵東下,範縝喪服出迎。

畫外音:蕭衍平定建康後,任範縝為晉安太守。範縝在任四年,清廉節儉,除俸祿以外一無所取。梁武帝下詔尊佛,命範縝為尚書左丞,後因事被謫徙廣州。流放期間,範縝再次將《神滅論》充實完善,修訂成稿。其後調回京師,梁武帝命大僧正法雲批駁範縝神滅論,響應者六十四人。不乏蕭琛、曹思文、沈約等一眾名士。範縝據理駁斥,辯摧眾口,日服千人,終獲勝利。梁天監十四年,範縝病逝,壽六十五歲。

齊武帝沿襲前朝之政,優待世族門閥,允其可以免賦。庶族為入世族以免賦役,往往向官吏行賄,在世族戶籍中偽造父祖爵位。

齊武帝繼續其父校籍之政,將偽造戶籍一律退回本縣改正,稱為卻籍;使本應服役納賦但造假逃避者皆承擔賦役,稱為正籍。但因檢籍官貪汙作弊,反致“卻籍不卻,正籍不正”,賄賂公行,天下擾亂,檢籍政策依然受到庶族激烈反對。

永明八年,齊武帝被迫妥協,宣佈卻籍無效,對因卻籍而被髮配戍邊者准許返鄉,恢復劉宋升明時期戶籍所載原狀。

齊武帝因與北魏通好,使得邊境安定,並無重大軍事衝突。齊武帝在位十一年,可謂政治清明,國內安定,帶動經濟文化發展,史稱小康安定之局。

鏡頭轉換,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