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不是比試力道,所以說射箭不以穿透皮靶為主(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現在體育比賽中射箭專案就是這樣,擊劍也是點到為止,如果那時就有太極拳,孔子一定會大加讚賞。宋代的理學家認為,孔子那番話主要是針對當時諸侯不敬奉周天子而爭於力量所發的感嘆。
孔門出身的公伯寮誹謗同門子路,兩人同在權臣季孫氏手下為臣,而季孫氏已經聽信了公伯寮的話,形勢對子路不妙;當時孔子在魯國擔任司寇,與高足子路實相表裡,所以必定同時對師徒倆不利。魯國的大夫子服景伯對子路抱不平,想要強硬手段來解決,跟孔子說:“我的力量能使公伯寮這兔崽子陳屍街頭。”(:公伯寮訴子路於季孫,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於公伯寮,吾力猶能肆諸市朝。”)孔子說算了算了,這都是命,帶著子路開始了十三年的流亡生活。
力,如果超出了美學,不能給人帶來美觀,我是不看的,更不用說造成傷害的那種了。現代體育比賽或者娛樂,我喜歡舉重以及田徑場上的投擲專案,是力量引起的震撼;擊劍我不喜歡,因為它太沒力,太做秀;摔跤、柔道我不喜歡,因為它們太糾纏;拳擊我不喜歡,太野蠻,觀眾看見血就刺激;西班牙鬥牛我喜歡,那是智慧與力量的結合,最重要的是:鬥牛士殺的是畜生。
23、好勇疾貧而“亂”
什麼是亂的根源?子曰:“好勇疾貧,亂也。人而不仁,疾之自已甚,亂也。”()那怎麼樣才不會亂?子若說孝悌是良方,“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簡單而深刻啊!治國必先安家,要國家安定團結,對老百姓宣傳大而空洞的道理是捨本逐末,引導他們孝順父母,尊敬長輩,事半功倍。
孔子不主動談論禍亂,子張曾經問他:“崔杼謀害了齊莊公,陳文子……,何如?”()孔子只說陳文子清白,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事發時孔子才三歲,反正沒有評論作亂弒君者。六十七年以後,陳成子謀害了齊簡公,孔子倒是特地齋戒沐浴上朝,報告魯哀公說:“陳恆弒其君,請討之。”()
子不語亂,是遂事不諫。子要平亂,是伸張正義。
亂是禍害,但昏庸而治也是禍害,所以亂與治可互相轉換,辯證統一。亂世出英雄,周武王說:“我有亂臣十人。”()亂是治亂的意思。
孔子治過亂,五十三歲那年,魯國大司寇的他派出軍隊,摧毀了以下犯上的不軌勢力的根據地——三都,但結果功虧一簣。五十六歲那年,孔子兼任相事,殺掉了亂政的大夫少正卯。這些不見於《論語》,前者見《左傳》,後者見《荀子&;#8226;宥坐》,專家們深信不疑,見於《論語》的兩件事反而被學者們視為疑章。
公山弗擾佔據費邑叛亂,來召孔子,孔子打算去。子路很不高興,說:“沒地方去就算了,何必要去公山弗擾那兒呢?”孔子說:“召請我的人難道會沒有打算?如果有人舉用我,我要在東方復興周代的典章制度!”(公山弗擾以費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說,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豈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沒有評論叛亂本身,但與叛亂者合作的目的還是治理,而且據專家分析,那時的孔子還是個沒有官職計程車人,上進之心,蒼天可鑑。
孔子五十七歲那年,佛臘依據*叛亂,召請流亡在外的孔子前往共事。跟上次不一樣,*是晉國領土,不是孔子的祖國,孔子打算去。子路說:“過去我曾聽老師說過:‘親自投身於做壞事的人那裡,君子是不去的。’佛臘佔據*叛亂,老師卻要去,怎麼說得過去呢?”孔子說:“是的,我說過這話。但是又說過‘硬的東西是磨不薄的’,還說過‘白的東西是染不黑的’。我難道是葫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