們帶到主人公方木的世界,讓我們一旦進入這個世界,便不捨得停下腳步,而是要一直跟著方木走下去。
或許這類故事被講述得不在少數。只是《心理罪》更為突出了其主題: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索多瑪城。眾所周知,索多瑪,慾望之城,罪惡之城。之所以罪惡,在於到處充斥著慾望,所以上帝才要將它毀滅。《荀子·正名》曾說:欲者,情之應也。我們每個人心中,總有或多或少的慾望的種子。有的人永遠不讓它發芽,有的人卻忍不住將它播種,然後開出美麗卻又致命的罌粟花。那樣多可怕。
慾令智昏。
關於小說情節,不可過多透露。但是絕對是一個值得看的好故事。
雷米造就了《心理罪》,也希望《心理罪》能將雷米造就成一個作家。
誰能甘願鑽進推理“圈套”?
文/澤若@死貓死zero
自看過福爾摩斯全集以來,在起點天涯看過不少懸疑推理的文,而當初並沒有注意到雷米這個名字。印象中的網文推理,或是刻意嚇唬讀者,或是一味講鬼怪,總覺得少一點東西——沒有什麼特別的意思,其實我還特別喜歡看鬼鬼怪怪的文,這大概跟喜歡奇幻小說多少有點關係——原創文學作品中還是少有能和已改編的影視劇本媲美的。為此文友沒少鄙視我:你娃娃要求太高了噻!
然則懸疑推理,無論為文還是影視作品,缺少了合理的線索網,缺少了抓人的懸念,便是失了懸疑推理的根本。要像柯南·道爾,要像阿加莎·克里斯蒂,讓讀者翻閱一本小說的時候,紙上的文字應當能夠從16開或32開的書本里跳起來,在你的眼前構建出一副副佈景、一個個角色、一條條線索、一次次追逐和擦肩而過,在兩個巴掌大小的舞臺上編織出一環一環的圈套,讓讀者觀眾心甘情願地往裡面一頭鑽進去。當在推理小說裡一口氣灌飽了之後,合上書本,這樣的閱讀快感才會讓我大呼“過癮”。單有幾句怪力亂神的解釋,總是難得在腦海裡駐留很久的。
而《心理罪》就是一本讓人心甘情願鑽進推理“圈套”的懸疑推理小說。其實嚴格說來,同樣具有推理要素的電視劇《24小時》之類雖有著足夠引起觀看慾望的懸念,卻偏“懸疑動作片”;電影《異度空間》——好吧它該算怪力亂神的懸疑恐怖片。而經典的刑偵推理路線,比如柯南·道爾和江戶川亂步的系列小說,甚至動漫《金田一少年事件簿》、《少年偵探柯南》,則是動用了大量犯罪案例來征服讀者日漸挑剔的口味。假如有什麼能用一個更明確的主線故事讓讀者買帳,當數《入侵腦細胞》(The Cell,又名《死亡空間》)、《沉默的羔羊》,這些影片(或者有些也有原著小說)才算得上其中翹楚——而它們最大的共同點就是:心理與犯罪。
《心理罪》亦是繼承了心理犯罪這一獨具魅力的題材。從原創文學作品的角度看,這本書不及前兩部影視大作的劇本,但當我翻過目錄之後,在序章的第一頁便被吸引住了。方木,一個年輕的法理學碩士研究生,用一種淡然到幾乎沒有情感的陰冷語調,開始講述深夜裡將他驚醒的噩夢,從不離身的軍刀,自己離群蕭索的孤僻身影,對燒烤無法抑制的恐懼反感,電腦裡的兇殺案例檔案。當一堆描述陳列在面前衝擊我的大腦皮層時,驚嚇過度的MM對他抖抖索索擠出“怪物”二字的聲音彷彿還在我耳邊,而方木只是笑笑表示不介意。因為——
“在兩年前的一場災難中,我是唯一的倖存者。”
我被這小說抓住了。明明知道故事的情節是編排的,卻無法控制自己不隨著故事的節奏沉淪下去,就好象被懸念套住了脖子,非得看著方木他們從紙上跳起來奔走。見過擺酷的主角,沒見過方木這麼酷的——他本身的身世就這樣成為了這本書裡始終貫穿的疑點。方木擅長揣測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