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部分

彭無心,送上一張字條。上面寫著一行詩句:一片相思應有酬,誠心可待鳳點頭。那筆跡正是方夢菁擅長的絹花小楷。收到這封情信,彭無心不藥而癒,欣喜若狂,遂有此下聘之舉。

黟山抗兇

黟山山高千丈,七十二峰俊秀奇麗,高聳入雲,山上青松巨石千奇百怪,風格各異,猶如一群特立獨行的高人隱士聚居於此。山峰終日雲霧籠罩,清幽縹緲,山勢陡峭,頗令人有高山仰止之感,恍如世外仙境。山腳處偶有峰間飛瀑,或如雪浴飛龍,或如銀河倒洩,或如玉帶輕飛,令人觀之忘倦。最為險奇雋秀的山峰共有三座名曰:天都峰,蓮花峰和光明頂。

天都峰是五百里黟山之中最為險峻的山峰,山高萬仞,峰頭遠眺,遙連雲海,青蔥翠綠,雋逸不凡。此峰陡峭無比,無路可攀,自古未聞有人可以登上。卻代代相傳著峰頂之上有仙人群聚於此,以扶琴弄簫為樂,故有群仙所都的美名。

蓮花峰向為黟山第一峰,高聳無極,雲霧環繞,峰頂崖石參差,如花瓣四開,故稱蓮花。自蓮花嶺至蓮花峰凡三五里人稱蓮花梗,沿途怪松林立,或如飛龍,或如倒掛金鐘,或如迎客老人,更有滿山燦爛的杜鵑花,實為人間美景。

光明頂為黟山第二高峰,峰頂平坦高曠,實為遊山者的寶地,站在峰頂可縱觀四面雲海,更可一見黟山日出時雲霧流動的景緻,可謂五海煙雲一峰收。天下聞名的越女宮便建派於此。

黟山也是從春秋戰國時代就聞名天下的越女劍的發祥地。而且,天山劍派和黟山也有很大的淵源。越女宮自秦漢以來,一直是天下武學的無上勝地。到了兩晉南北朝年間,越女宮中出了一個武林史中驚天動地的人物:名號王瓊。兩晉時期正是天下大亂之世,厭惡塵世的俠客隱士紛紛投奔越女宮以求躲避塵世紛爭,超然物外。然而越女宮自春秋以來一直以女子為尊,入宮的男子一直被貶為雜役,從不授予上乘劍術,被宮中的女弟子指揮奴役,所以宮中的男子倍受壓抑,憤懣不平,直到王瓊出世。他不憤宮中女天男地的狀況,漏夜入宮,偷學宮中的上乘武學。時日久了,他竟然對宮中的上乘武功瞭然於胸,而且另有創新。但是,他偷學武功的事終於被發覺了。越女宮葬劍池的百餘名一流劍手傾巢而出,圍剿星夜逃離越女宮的王瓊。越女宮中的男性派眾敬佩王瓊的勇毅睿智,為了掩護他出逃終於和宮中的女子高手們火併起來。

當時的光明頂一役慘絕人寰,數千名男性劍手被百餘名葬劍池高手圍殺屠戮,血肉橫飛,慘不忍睹。這些劍手有些人根本只會一點點基本的劍理,簡直可以算是不會武功,然而為了掩護王瓊下山,竟然毅然與越女宮決裂,引來殺身之禍,實在可歌可嘆。王瓊本已經來到了黟山腳下,但是聽說了光明頂大戰之後。他毅然返身回山,單人獨劍闖上光明頂,一個人接下了葬劍池一百零八名絕代高手的聯手進攻,負傷三十六處,劍殺五十二人,傷五十六人,直到最後一個追隨他的男弟子下了光明頂,他才傲然而去,從此在江湖上聲名大振,一時無量。隨他而去的越女宮弟子共兩百三十四人,這些人在天山開山立派,名曰:天山劍派。王瓊在天山建立道觀自號隨劍散人,廣收弟子,成立了聲勢驚人的天山派。他回憶自己光明頂上一役所受的劍傷,發現自己劍術上的三十六處不足之處,頓悟劍道,創出史上驚天動地的天山三十六路神劍,從此江湖上天山劍派和越女宮分庭抗禮,與少林派鼎足三立。

隋唐以來,越女宮呈露中興之勢,宮中名俠輩出,江湖之中享有盛名的女俠有三成以上出身黟山越女宮,據聞天策府高手紅拂女的師尊就是越女宮弟子。在唐初之時,越女宮光明頂,仍然是武林勝地,人所共仰。

聽松閣座立在蓮花峰的山腰,位於黟山的中心地帶,雲霧清幽,奇松怪石,山花爛漫,飛瀑隱隱,清泉湧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