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部分徐向前 元帥(1)
徐向前(xu xiɑnɡqiɑn,1901—1990),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 夥啪�?建人和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抗日戰爭時期擔任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八路軍第129師副師長、八路軍第1縱隊司令員、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抗日軍政大學校長、中共中央委員等職。 徐向前,原名象謙,1901年11月8日生於山西省五臺縣的教師家庭。由於家境貧寒,徐向前很小就幫助家裡做事,斷斷續續從私熟讀到山西省立國民師範學校畢業。 孫中山在廣州創辦黃埔軍校時,徐向前投筆從戎,成為第一期學生。畢業後留校,任第三期入伍生隊排長,參加過第一次東征和廣州平叛,後到國民二軍工作,曾任教官、參謀、團副等職,轉戰于山東、河北等地。國民革命軍北伐期間,徐向前到黃埔軍校武漢分校任第1隊少校隊長。在革命浪潮的推動下,於192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民主主義者轉變為共產主義者。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後,徐向前率學生隊參加攻打叛軍夏鬥寅、楊森部的戰鬥。不久,被中共黨組織派到張發奎部工作,準備參加南昌起義。部隊開往南昌途中,張發奎“清黨”,徐向前遂隻身到上海找黨組織。1927年秋,徐向前被中共派到廣州任工人赤衛隊第6聯隊隊長,對工人進行秘密軍事訓練。12月率部參加廣州起義。起義失敗後,徐向前先在東江堅持游擊戰爭,再至大別山區的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後任紅四方面軍總指揮,為擴大鄂豫皖根據地和紅四方面軍做出了巨大貢獻。鄂豫皖蘇區第四次反“圍剿”失敗後,他率領紅四方面軍建立了川陝革命根據地。紅一、紅四方面軍懋功會師後,他堅決擁護中共中央的北上方針,對張國燾的分裂主義和南下方針,不斷進行抵制和鬥爭。張國燾被迫取消偽中央,回師北上。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於會寧地區勝利會師。隨後,徐向前又率部徵西,策應河東紅軍粉碎蔣介石的滅共計劃。1937年6月回到延安。 抗日戰爭爆發後,徐向前與朱德等紅軍將領代表全體紅軍將士致電蔣介石及宋哲元、馮治安、張自忠等,聲援國民黨第29軍抗擊日寇的正義愛國行動,表達了紅軍請纓殺敵的決心。國共合作形成後,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立即開赴第二戰區晉綏前線作戰。徐向前任八路軍第129師副師長。八路軍主力部隊向山西挺進,行軍路線、活動地區、作戰原則、指揮關係、後勤保障等一系列問題需要同閻錫山具體談判協商解決,中共中央決定委派徐向前與周恩來去完成這一任務。同閻錫山談判,主要有三個內容:一是堅持國共合作,共同抗日。對閻錫山聯共態度及“守土抗戰”主張給予積極的評價,希望他不負國人期望, 男信?言,與中共合作到底。經過反覆商談,閻錫山同意成立第二戰區民族革命戰爭總動員委員會。二是八路軍進入山西后的作戰地區和方針問題。當時,中共根據自己的兵力及戰術特長,徵得閻的同意,已開赴冀察晉綏四省交界的地區,以山地戰、游擊戰側擊西進和南下之日軍,配合友軍正面的作戰。第115師已經入晉,第120師即將入晉。八路軍入晉部隊希望早日到達預定地域作戰,但須得到閻的支援和提供方便。在徐向前的努力下,閻錫山答應了中共方面的要求。三是八路軍入晉部隊的薪餉和裝備補充問題。中共方面指出,八路軍薪餉短缺,裝備很差,要同強敵作戰,必須解決後勤供應問題。八路軍急需補充的物資,包括槍炮、子彈、炮彈、炸藥、刺刀、手榴彈、軍毯、皮衣、棉衣、通訊器材及醫藥衛生材料等數十項,應在部隊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