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周明就是一笑,
“你就是小周明吧,我可早聽說你了,只是沒見過,呵呵,你叫我梅姨就行。”
納尼?這是天上掉下個靠山,周明瞪大了眼睛,滿腹的疑問,
可人家沒打算給他解惑,轉頭跟書記討論去了,最後還是決定開會,吳衛東的組長之位估計保不住。
回去的路上,大伯和書記都很好奇,周明怎麼認識張副書記,她為人很清高,做事又講原則,犯了錯誤是絕不姑息,那些隊長、書記都有些怕她。
“我也不知道,今天是第一次見,”周明兩手一攤,不管他們信不信,可確實如此啊。
“聽她的話,好像也沒見過你,可為啥讓你叫她姨呢?她來咱們公社也有三年了,從來沒見過跟誰套近乎。”
“她不是咱們本地人嗎?”
“不是,丈夫是市裡的,她是代職下放,從來沒見過她的家人,聽說她爹是高幹,吳書記都不敢惹。”
“明兒,吳書記讓你當組長,你怎麼還不幹呢?當了這個組長,就能去公社上班了,說不定還有工資。”
這可是農民夢寐以求的好事,至於責任啥的,大伯根本沒聽懂,孩子說的沒錯,老天不作美,當然影響收成了。
“大伯,我問你,咱們這片以前為啥不種紅薯?我聽說西北和中原早就種了。”
“咱們華北也有種的,只是品種沒咱們的好,產量也沒咱們高,”
見他答非所問,周明又追著問,
“不高也比雜糧高吧,”
”還能為啥?就是種不好唄,有一年收的還沒種的多,幸虧只種了一點點。“
是啊,紅薯和土豆這些,都是用塊莖做種,如果收成不好,肯定不划算的。
“沒想到你帶回來的苗子這麼好,不光種出來了,還那麼好吃。”
嗯,產量也高的嚇人,雖然這是改良過的,因地制宜也很重要。
“苗子雖好,跟咱們的種田方式也有關係,你們忘了,知青隊大戰十天,將低窪地都填高了,紅薯雖然喜歡溼潤,可不能澇著,田裡必須乾爽,一泡就瞎了。”
“對呀,你可以去指導他們,有什麼問題?”
劉平問道,他也是一肚子疑問,因為周明不是他的侄子,就讓老周先問了。
“咱們村的事,您兩位就能決定,饒是這樣,當初填土也有人攔呢,到了別處,我一個副組長,說了有人聽嗎?
若是種壞了收成不好,責任就全是我的,苗子是我的,指導是我,到時候我是不是得去勞改了。”
周明委屈地說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