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部分

徐福再次下海去了,茫茫海上也許有彼岸,但秦始皇卻等不到他回來了。秦始皇很失望,知道天不助自己,只好踏上回程。

秦始皇素來身體不好,平時公務繁重,更兼旅途勞頓,體力竟漸漸地不支了。隨行的上卿蒙毅,也就是蒙恬的弟弟,受命在中途趕回咸陽,去祈禱山川,請求老天能開恩保佑一下。

可是不等蒙毅抵達咸陽,秦始皇就在平原津(今山東平原南)準備渡黃河時,徹底病倒了,危在旦夕。

由於他平日非常厭惡談論死亡之事,所以群臣沒有敢說死事的,即使是隨行的重臣李斯、趙高,也只能捱過一天算一天。

這次病來得厲害,秦始皇也知道怕是不行了,勉強支撐著安排後事。

在此之前,他一直未立太子,這時候他給公子扶蘇寫了一封加蓋御璽的信件,囑咐扶蘇趕回咸陽,主持喪事。言外之意,就是讓扶蘇繼承帝位。

在大事變到來之前,所有巧合的因素,都能決定歷史的走向。當時深受信任的蒙毅不在身邊,秦始皇自己又沒有在關鍵時刻明確帝位的傳承,這就給了別人做手腳的機會。

這封信寫好之後,需要中車府令趙高蓋章。趙高在蓋章封口之後,不知是因來不及,還是有意為之,並沒有馬上交給使者發出。

龐大的出巡車隊仍在威嚴地行進,除了李斯、趙高與幾個近侍宦官,沒人知道秦始皇已是氣息奄奄了。

在隨行隊伍裡,還有一個很關鍵的人物,就是公子胡亥。

胡亥是秦始皇的第十八個兒子,若論傳位,怎麼也輪不到他的。但歷史在一個非常弔詭的時刻,給了他意想不到的青睞。

秦始皇出巡,總喜歡帶上幾個孩子一起走,這大概是為了排遣寂寞。前四次出巡中,就曾有隨行的一子一女染病,死在了途中。

前四次,這種隨父皇遊逛天下的殊榮,輪不到胡亥。可是胡亥也有得天獨厚之處——他的師傅,恰恰就是趙高。

趙高此人雖是近侍,但權力卻遠不及李斯、扶蘇,影響不了朝政。秦始皇如果一旦歸天,帝國最高權力的延續,應該是一件毫無懸疑的事。

為此,趙高動開了腦筋。他不想讓自己的權勢因秦始皇的死去而衰落,因此早就注意到了一個可以操縱未來的人,那就是公子胡亥。

第二十九章一切只為了能輝煌地死去(3)

趙高常常教胡亥應該如何討父皇的歡心,這一招已經大見成效。因此,在第五次出巡之前,胡亥不失時機地向父親提出:非常喜歡與父皇一起出巡,請求恩准跟隨。秦始皇倒也不討厭他,就答應了。

這就使得一個本來距最高權力很遠的人,忽然近距離地獲得了覬覦這權力的機會。

車駕在北方的秋野上繼續前行。秦始皇三十七年的十月,在沙丘平臺(今河北廣宗西北)停下,病體不支的秦始皇住進了當地的行宮。

車駕在此異乎尋常地停留了三天。

這三天,天翻地覆。

就在丙寅日這一天,秦始皇病逝。

一位巨人在知天命之年溘然長逝了。

人類歷史素來以百年、千年為單位來進行大總結,而一個人的有效社會活動時間,充其量不過40年。秦始皇雖然做了37年的君王,但真正親政,是從秦始皇十二年開始的,因此到臨終也就是短短的25年。

25年的勤政、征伐與變革,他親手建立了一個空前的帝國,開拓了一個族群的生存與文化空間,留下了一份能保留幾千年的政治遺產。

他是一位雄才大略之主。

他是一個眼光能看到兩千年之後的政治家。

他是一位對民族有巨大貢獻的人。

當然,他也有敗筆,開了獨裁專制的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