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情願讓燕國人都做大王之臣民,就像秦國的一個郡縣那樣進奉貢品,只求能讓他們奉守宗廟。燕王是沒膽了,不敢來向大王面陳,特地派出使者,獻上樊於期的腦袋和燕國督亢的地圖,封在匣中。燕王還親自在朝堂上隆重送行,現燕使就在驛館等候,請大王明示。”
秦王聽了,喜上眉梢,於是忙不迭地穿上朝服,設九賓之禮,傳諭在咸陽宮接見燕使。
荊軻捧著裝有樊於期頭顱的匣子,秦舞陽雙手託著裝地圖的匣子,按順序走進咸陽宮。
那咸陽宮壁壘森嚴,刀槍劍戟四處閃光。此行哪裡是謁見秦王?在荊軻他們看來,分明是踏進了有去無回的鬼門關!
走到殿前的臺階下,秦舞陽因太過緊張,臉色忽變,渾身顫抖。秦國大臣們感到奇怪,目光都集中到這位臉色發白的副使身上。
荊軻心知不妙,但仍保持鎮靜。他笑著回過頭看了看秦舞陽,上前向秦王謝罪道:“他是北番蠻夷的下等人,從未見過天子,故而發抖,望大王稍微寬容,讓他能完成使命。”
秦王聽了,方才釋然。其實他對樊於期死不死的不大關心,關心的是不勞而獲的土地,便吩咐荊軻:“把舞陽所持地圖取來。”
荊軻走下臺階,從秦舞陽手中取過地圖,呈遞上去。秦王激動不已,展開卷軸細細觀看。當地圖完全展開時,就出現了一個經典成語——“圖窮匕見”!
這是秦廷有史以來罕見的外交事故!
沒等秦王有所反應,荊軻左手死死拉住秦王衣袖,右手抓過匕首,猛地向秦王刺去。
可惜荊軻太過緊張,沒有刺中。秦王大驚,急切中抽身而起,因用力過猛竟然掙斷了衣袖。
刺客貼身,命在旦夕。秦王一邊閃避,一邊伸手拔劍。他這劍,名叫鹿盧,長達八尺,情急之下竟一下子拔不出來!
咫尺之間,哪有什麼天子與平民之別,全是以勇氣相搏。荊軻揮舞匕首,追趕秦王,秦王只得繞著柱子躲避。群臣完全被突發事件嚇呆了,束手無策,各個失態。按照秦國法律,大臣在殿上,不得攜帶任何兵器,宮禁衛兵“郎中”雖然持有武器,但只能立於殿下,秦王不下令就不能上殿。
秦王跑得氣喘吁吁,哪裡能分神命令衛兵上殿?於是在秦廷上,就出現了卡夫卡式的幽默——在警衛最森嚴的地方,秦王的安全最無保障。
大臣們想找點磚頭瓦片來投擲荊軻,可是殿上哪有這些東西?只好徒手去抓荊軻。荊軻此時已進入忘我狀態,神勇非常,幾個大臣怎能攔住他。
此時,御醫夏無且(音“拘”)回過神來,他手上正捧著一個藥箱,連忙把藥箱向荊軻砸去。荊軻沒防備,用手臂一擋,也就分了一下神。
第二十五章逆潮流而動的絕世英雄(4)
秦王正繞著柱子跑得暈頭轉向,此時有了一個喘息機會,連忙拼命拔劍,但這劍實在太長,還是拔不出,惶急中不知怎麼辦才好。忽然有人對他大喊:“大王背劍,大王背劍!”
秦王被提醒,忙把劍鞘移到背後,右手從頭頂伸到背後一拔,利劍果然出鞘。
這才是“揚眉劍出鞘”,既然要較量匹夫之勇,那就來吧!
荊軻的匕首,不過一尺八寸;秦王這劍,可是有八尺之長。嬴政的功夫也是了得,一劍就斬斷了荊軻的左腿。
荊軻受重傷倒地,知道此番休矣,但又於心不甘,遂使出全身之力,將匕首向秦王投去,可惜偏了一點,投在了銅柱上,“砰”的一聲火星四濺。
秦王這下來了精神,舉劍連連擊刺,眨眼間荊軻身上就連受八處劍傷。
荊軻自知事敗,便倚柱而笑,坐在那裡大罵:“事所以不成,皆因我想活捉你,逼迫你簽下契約歸還燕地,以回報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