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63部分

不過有一點好的是,崔光遠的道理是老生常談,但文章寫的是真的漂亮,很多詞語讀來讓人覺得渾身一暢。

顯然,在遣詞用句上,他已經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換言之,他的古語水平很厲害。

崔光遠的一篇文章唸完之後,朝中不少人雖然對他剛才的咄咄逼人有點不喜歡,可還是不得不對他的這篇文章表示喜歡。

崔光遠見眾人對他這篇文章喜歡,心下也是一喜,就憑這種情況,唐舟拿什麼贏他?

就在崔光遠這樣想著的時候,已是有人開始念唐舟的文章了,他這篇文章的名字叫:師說。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第一段唸完,整個朝堂之上頓時安靜了下來,唐舟的這個開頭,顯然比崔光遠的那篇文章要有新意許多啊。

而且這一段已是把整篇文章的主題和中心思想給點了出來,那便是,人如果有了疑惑,就要跟從老師學習,而且不用管這個老師是生於他前,還是生於他後,只要他比你強,就可以成為你的老師。

而老師的職責就是傳道受業解惑。

眾人暗思唐舟的這一段,頓時對於老師這個職業又有了新的認識,緊接著,對於後面的文章,越發的好奇起來。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

……………………

……………………

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等唸到這一段的時候,眾人心下已是有些慚愧,世人其實是有些不齒於向位卑者亦或者比自己年齡小的人請教的,因為他們覺得羞恥。

而他們也不是很喜歡向比自己官位高的人請教,因為他們覺得這有點像是諂媚。

而對於這些情況,唐舟都覺得很不好,不恥下問,才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似這般,他的學問又怎麼會有長進呢?

眾人聽著聽著,嘴巴已經張的很大了,顯然,對於唐舟的這篇文章,他們覺得說的真好啊。

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唐舟的文章唸完了。

所有人在聽到最後這一段總結的時候,突然有一種恍悟的感覺,是啊,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就算不如別人,那也不是什麼羞恥的事情啊,畢竟大家的術業不同嘛,只要你肯學習就行了啊。

第1872章 六國論

唐舟的文章唸完之後,整個大殿還是沉靜的。

大家彷彿沉浸在唐舟的文章之中無法自拔了。

直到李治突然喊了一聲好文章,眾人這才反應過來,然後紛紛稱讚起來。

“好啊,好文章,把為師之道給寫了出來啊,傳道受業解惑,好啊。”

“沒錯,世人學習,當不恥下問,術業有專攻嘛……”

眾人紛紛稱讚唐舟的文章,至於崔光遠的,幾乎沒有什麼人說,如此誰好誰壞,也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