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6部分

噸位量上超過中國是件難以完成的事情。因而日本海軍想透過質量優勢來抵消對手的數量優勢,所以他們一直致力於在四艘戰列艦上應用新的技術和新式武器。這也是為什麼。1883年開始建造地“九州”號直到今年才完工,另外三艘的建造還要陸續進行到明後年。可以說,這四艘日本前無畏角世界造船史上建造週期最長地軍艦。

德國的造船技術一貫採取厚實的風格,這倒與後世的德國造車業有點類似。但顯然這一風格不適合這個時代的海戰。再厚實的護衛鋼板也會被炮彈打穿,可是航速上的劣勢是無法彌補的。所以關緒清根本沒有認真的參觀,只是象徵性的看了看。

無意間,關緒清發現了德國設計並已經在製造的一艘名叫勃蘭登堡的戰列艦。

他的主裝甲帶厚度達400毫米,但只覆蓋了舷側水線附近的狹窄區域,大面積的船舷和上層建築實際上沒有足夠的裝甲防護。而且由於艦型上仿照法國戰列艦,“勃蘭登堡”級的上層建築高達,艦橋十分寬闊,這些都使其很容易遭到敵炮火的殺傷。除此之外。“勃蘭登堡”級戰列戒備地炮塔比較特別,它保留了炮塔地基本樣式,具備固定的300毫米炮塔基座裝甲圍壁,其上裝有一個“炮罩”,這個“炮罩”厚度只有50毫米,正面防盾也只有120毫米,這樣地設計在後來被證明有一個可怕的結果——大口徑炮彈穿透裝甲後。碎片就會在炮塔內四處飛散和反彈。瞬間殺傷大量艦員,造成戰鬥力地喪失。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設計。是出自對德國海軍作戰環境的考慮,北海長年風高浪急。海況條件惡劣,波羅的海海域狹窄,迴旋餘地不大。這使得雙方艦隊在交戰時,往往會在相對較近的距離,這個時候,炮彈在空中的弧線會相對較平,大角度落在上層建築和甲板上的機會相對較低,炮彈一般會命中船舷和炮圍,這些地方都是“勃蘭登堡”級裝甲防禦最厚的地方。

它其摒棄了“薩克森”級鐵甲艦的低幹舷,而採用了長艏樓結構,幹舷很高,高速航行時階上浪現象有很好的改善,能夠在相對惡劣的海況條件下,為火炮提供穩定的射擊平臺。

另外,該焦用的是8門88毫米速射炮作為反魚雷艇武器,與英國戰列艦普遍使用的3磅炮(47毫米口徑)和6磅炮(57毫米口徑)相比,優勢比較明顯,每分鐘15發的射速對付魚雷艇之類的目標綽綽有餘。

而在動力系統方面,“勃蘭登堡”級採用2臺活塞蒸汽機,由12座老式的圓式鍋爐提供蒸汽。主機最大功率10369馬力,驅動兩個推進軸和兩個螺旋槳,最大轉速超過每分鐘一百轉,這使得這一級戰列艦的最大航速達到18。2節,要知道與他同時代的英國戰列艦和美國戰列艦,普遍最大航速還只有節。而且“勃蘭登堡”級戰列艦的燃料艙也擴大了很多,可搭載1050噸燃煤,在1節勻速狀態下可航行4500海里。

經過三天的考察,在關緒清與嚴復、鄧世昌等反覆討論後,關緒清正式透過中國駐德大使李鳳苞向德國政府和威廉皇家海軍造船廠發出照會,希望能在“勃蘭登堡”級戰列艦的基礎上訂造兩艘經過改進的戰列艦,要求噸位超過一萬。

改進後的戰列艦依舊保留“勃蘭登堡”級6座主炮沿中軸線分佈的設計,只是透過增加艦船長度,將舯部35倍徑身管的雙聯裝主炮換成和艏艉主炮一樣的40倍口徑,使6門主炮獲得一樣的射程,從而能夠在作戰時產生齊射。

除此之外,原本採用炮臺設計的六門主炮將全部改為封閉式的炮塔設計。船舷裝甲雖然依舊保留了原本厚達400毫米的水線帶裝甲,但全部改為最新的克虜伯滲碳裝甲,大大加強了其防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