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6部分

個省份根據人口和經濟貢獻的排名,獲得不同數量的選舉人資格,全國總計八百張選舉人票,由各省分配得到九成五也就是七百六十張,其餘四十張,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

選舉人的產生辦法則由各省的各級諮議局選出,從鄉鎮一級上到縣州府,再上溯到省級,層層建立起代表民間意願的諮議局,並在內閣總理選舉年選出與總理任期一樣的選舉人。

而諮議局在平時也需要對各地方的地方行政官員進行選舉,但他們沒有提名資格,提名資格掌握在內閣總理大臣手中。以避免地方保護太強,削弱中央的弊端。

一直在京的八百名選舉人組成國會,日常內政和外交事務由內閣總理大臣和國會決定處理,對外戰爭或是應對戰爭的事務,則由皇帝親自處理,由最高統帥部頒發宣戰令。

帝國最高軍事權力歸屬於皇帝,最高統帥部部長處理日常軍事調配任務和發展規劃,也就是說帝國軍隊要絕對效忠於皇帝,但在平時接受最高統帥部的指揮。

從權力分配角度看,內閣掌握著行政權,也就是內政和外交的權力,而皇帝掌管著最高人事任命權和最高決策權,從這一點來看,關續清依然是帝國的絕對掌控者。

而帝國國會則掌握著立法權,國家的各項法律法規,都將由內閣制定,在經皇帝欽定後頒行全國,形成一個規則制度者的集體。代表人物便是國會議長,議長由國會選舉而定。第一任帝國國會議長由關續清欽定為北洋三傑之一的王世珍。

司法權將從現行的行政體系中剝奪出來,由大理寺的各級分支機構掌握,擁有執行法律和行使審判的權力,大理寺改名為大理院,大理院院長由國會選舉出來,並由皇帝任命。

涉及的一些機構變更主要是:一、內閣規制不變,著照舊行。

二、設人事、民政、財政、教育、農工商、科技、外交等11個部,各部堂官,均設部長一員、副部長二員,不分滿漢。

三、大理寺改為大理院,專掌審判;增設資政院以博採群言、審計院以核查經費,各地均著以次設立分支機構。

四、太常寺、光祿寺、鴻臚寺併入外交部,練兵處、太僕寺併入陸軍部;都察院改為肅政院。

這次會議為帝國確立了一個全新的政治制度,皇帝大幅度將自己手中的行政權力釋放了出來。在此之前,關續清授意內閣就新政體進行了反覆的研究,與其慢慢放出權力滋養出一些人對於更多權力的慾望,還不如一次性將權力釋放出來,並形成無可更改的欽定憲律以明白告知權力的內容。尤其是經過了袁世凱叛亂之後,關續清更是要求加快實施新政體的程序,中央權力應當適當的向下分配,地方大權也應當得到有效監督,這是袁世凱叛亂帶來的最直接的啟示。

新政體的頒行,使得皇帝得以從繁瑣的行政事務中解脫出來,來研究國家大的發展方向問題,新的《中華帝國憲法》也從制度的層面上鞏固了皇權的最高地位。當然,關續清並沒有直接照搬英國的君主立憲政體,他非常清楚,在中國這個古老的國度,皇權的至高無上對於帝國的發展是多麼的重要,所有人都依然在皇帝的掌控之中,他絕不會讓威廉二世的尷尬再自己身上重演。

《欽定憲法大綱》中為此寫道:“帝國皇帝統治中華帝國,萬世一系,永永尊戴。君上神聖尊嚴,不可侵犯。欽定頒行法律及發交議案之權。凡法律雖經議院議決,而未奉詔命批准頒佈者,不能見諸施行。統率陸海空軍及編定軍制之權。君上調遣全國軍隊,制定常備兵額,得以全權執行。凡一切軍事,皆非議院所得干預。宣戰、講和、訂立條約及派遣使臣與認受使臣之權……”

君主立憲制的頒行也沒有令許多官員感到非常驚奇或是難過,相反他們對於皇上的英明之舉都擊節叫好,這一代官員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