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能派過去的是個兒子,康熙或許此刻已經開始做計劃了,可送去的是個嬌滴滴的閨女,這能行嗎?
康熙是打算聯姻,但也是想等到漠北局勢已定之後再送公主過去,才能儘可能的保證公主的安全,以他的估算至少也要十年。
而大公主最多再有四五年就到了該婚嫁的年紀,他總不能再多留她那麼久,叫她被世人笑話吧。
可若是沒有萬全準備便叫大公主去漠北,萬一有什麼不測,他又怎麼向太皇太后和常寧交代?
一時間康熙猶豫不決,便沒有應下,只說叫大公主不要多想,心裡卻盤算著等過兩年看看漠北的局勢再定。
而此事傳到胤礽耳中之後,他立刻翻出了漠北蒙古的地圖開始研究起來——
他姐竟然當真了!
不行,決不能讓姐姐這麼無所依仗的去那種紛亂的地方,如果姐姐一定要去,那在此之前,他得想辦法給姐姐撐出一片能安然生存的空間來!
康熙十九年就在一片忙亂中匆匆過去,因為大公主的緣故,胤礽來不及繼續沉浸在與小夥伴們離別的傷感中,而是開始瘋狂的汲取知識,在康熙的引導下逐漸參與到朝政中來。
冬去春來,草長鶯飛。
胤礽領康熙之令,率眾至山陵行孝昭皇后三週年祭禮後,孝昭皇后的時代徹底結束,以佟佳皇貴妃為首的後宮大封,全面展開。
溫貴妃、惠妃、榮妃、宜妃、德妃佔據了後宮高位,戴佳氏也終於如願封了成嬪,帶著七阿哥搬出了永和宮,遷去了乾西五所的第二所。
那裡雖然離乾清宮遠,又狹小,但卻是能由成嬪自己做主的地方,便是再擁擠些,對她而言也比繼續留在永和宮裡強。
佟佳皇貴妃的四阿哥終於有了自己的名字,正如歷史上一般,叫做胤禛。
同時宜妃的五阿哥也得了名字叫胤祺,七阿哥得名胤祐,而德妃的六阿哥卻得了一個不得了的名字——
胤祚。
祚,雖有福運之意,但卻大多用於“國祚”,代指帝位。
這個字用在皇阿哥的名字裡,其中深意,不免讓人多想。
然而沒有人知道,這個字是胤礽給六阿哥選的——
原因也很簡單,因為歷史上的六阿哥就叫胤祚,所以在康熙讓胤礽挑字的時候,他就順手給圈了出來。
康熙對此不置可否,他並不覺得一個名字能代表什麼。
六阿哥生有心疾,胤礽希望他能有福氣,選了這個字也算合適。
然而有些人卻因為這個字,氣的睡不著覺,正是佟國維。
“你說皇上既然捨得祚這個字,怎麼就給了六阿哥,不給四阿哥呢?”
佟國維氣得滿地打轉,“不行,你明兒進宮去問問皇貴妃,皇上此舉到底是什麼意思!”
赫舍里氏為難道:“皇貴妃這些日子愈發的不願意搭理我了,只怕牌子遞進去也未必肯見。”
“她是你閨女,還能由得她不見?!”
佟國維怒道,“若不是她一意孤行,如今她